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了让藏品活动来”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2024年新年献词中再次讲道:“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由于国家对《文物法》的修改,政策导向,近年来,古玩收藏品的拍卖价格不断飙升,彰显出古玩收藏进入了近乎狂热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将古玩收藏视为一种投资手段,投入大量金钱,获得丰厚回报。随着古玩投资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古玩收藏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仿冒古董赝品也应运而生,各种作假行为也给收藏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仿冒造假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青铜器的仿造行为已经出现。《韩非子·说林》和《吕氏春秋》中有记载关于春秋时期鲁国人伪造鼎的故事,在那个时代,制赝技术已经开始发展,故事展示了当时的鲁国为了应付齐国的索求,突击制造了一只一模一样的赝品鼎,作为正品送给齐国。步其后尘宋代就出现了以仿造商、周青铜器为主赝品,充斥市场;在清乾隆时期,主要是名人字画仿伪作假,连乾隆皇帝也难辨真假,当时不少书画赝品上都有乾隆的题跋;宣德时期瓷器仿冒达到了以假乱真。如今仿冒古玩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精湛,瓷都景德镇甚至出现了赝品仿制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风中一点斜雁过,枝头独见露鸟栖。
而今据10省市《黑皮书》调查,在古玩市场上,赝品数量高达95%。虽然每个古玩市场好的藏品均为凤毛麟角,但也是可能会遇到的,藏品捡漏“大海捞针”不是不可能的事。但需要仔细搜寻,注重品质,追求其艺术价值,不是追求市场热度。
当前某些藏品市场价格起伏不定,甚至下跌,也给收藏者带来贬值风险,例如古瓷目前市场低迷价格不佳,经过市场培育,过段时间,有可能价格回升给你带来惊喜,也是常有的事,也是收藏的魅力所在。
收藏首先要学习收藏知识,了解历史文化,藏品类型,如瓷器收藏就需要潜心从官窑、民窰的胎土、气泡、老化痕迹、瓷釉,年代落款研究。书画作品要从纸质、年代,墨迹,颜料、印油,题跋等学习,结合现代光普、量子检测等科学技术来参考鉴定确定藏品。同时将收藏作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培养欣赏和爱好情趣的素养,不去盲目投资。应多在市场中去培养自己独特“火眼金睛”,明确自己的收藏方向,以兴趣为主,投资为辅,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才能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多读书、多看实物、多请专家指教,积极参加相关活动,经常关注市场动态、价格变化和流行趋势。这些践行将帮助收藏者更好地面对古玩领域的风险与变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