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知心姐姐卢勤,讲妈妈小时候教孩子分享的故事,就是“让妈尝一口”。 家里六个孩子,每次只买6根冰棍,每个孩子都要给妈妈尝一口,哥哥姐姐都主动给妈妈尝,她排行老五,总是躲在最后,想妈妈最好只咬一小口,最好一小口都不咬。然而妈妈总是狠狠咬一大口。
就是这样慢慢养成了习惯,有了好东西孩子总是到处找:“我妈了,我妈了”,妈妈不咬一口没法吃!
这让小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家里七个小孩,买回七根冰棍,爸妈总是坚绝的不吃,而且还要强调一下:不能有孩子多拿多占,必须平均分配!那时候不懂事的小云还曾引以为荣:“爸妈说了,就算一块小小的水果糖,在我家也要分成7个等份,这就是我家的优秀家风”!
然而两个家庭,两种不同的教育风格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知心姐姐的妈妈临终前想吃两样东西:豆汁和柿子,她跑遍了京城买来了最好的豆汁给妈妈喝,没买来柿子,因为柿子没下来。大姐就给妈妈买了两个橙子,妈妈幽默的说:“这年头柿子都变味了”
最后,知心姐姐在给国家教委主任柳彬家送请柬时,正巧他的妻子买回来柿子,她挑了六个给妈妈吃,七天后,妈妈不留遗憾的去世了!
这种分享的家风使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起来,也使孩子与外界环境融洽相处。知心姐姐不停地分享,给多少孩子,多少家庭带来心灵的快乐和心智的成长!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知心姐姐”!
而另一个家庭了?
小云想起来真是“心有千千结”啊!逐渐长大的哥哥姐姐们,变得自私冷漠,一个哥哥因为结婚时嫌给的少,和父母大吵大嚷,结婚后执意不赡养父母,还因此上了法庭! 小云虽说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可她似乎也总感觉不到家的温暖。哥哥姐姐们都形同陌路,一个个离开后都不愿回来……
分享是快乐的粘合剂,分配是冷漠的剥离刀。
分享使孩子与整个社会织起了和谐与快乐的网,分配让孩子与社会树起了冰冷的隔离墙!
02
最近看到两幅图,一下子打开了小云的心结,让小云多年纠结的疑问找到了答案。
图1的两块直立的木块,看似紧紧贴在一起,但两者之间如刀劈一般光滑,一推即散。因为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维系的东西,或粘连或铆合或是其它方式。这正如她的家庭,看是一个窝的,由于分得太清,其突是一盘散沙。
图2也是两块立着的木块,但两者之间,锯齿形的榫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你怎么推它们,即便倒地,也会牢牢抱在一起。这个是分享式的人际关系,我分享给你,利人利他,别人也一定会回报给你,互来互往让人际关系更加紧密美好。
03
小时候父母总是教育我们要自理,能不麻烦别人的尽量不要麻烦别人,长大后的小云发现自己与周围的人总是隔着一层东西,融入不到一起,尽管自己也很友善待人,愿意与人和睦相处。可是他一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那天她听到一首歌中唱到:我们要互相亏欠,要不然凭何怀缅……,我们要互相亏欠,我们要藕断丝……
这首与她的处事之道正好相反的歌曲,让她幡然醒悟:“是啊,我这种刀切式的相处方式,只能是相处在表面,却不能使人更进一层。这正是我的突破口啊!”
04
小云管现任丈夫叫“哥哥”。丈夫大她八岁,是通过中介认识的,所以双方情况互不了解。当时只是见了一面,没想到他竟对小云“一见钟情”,不问过去,不问现在,只说想和她过好余生。小云好感动!
当时丈夫问小云:“会做饭吗?”
小云想:“都两孩子的妈了,还能不会?明知故问了吧!”但是小云回答:“只会熬稀粥!”
丈夫又说:“会洗衣服吗?”小云心里笑了:“除了自己的内衣,其它都不会洗”
丈夫说:“命好了嘛,有人替你做?那我也接着做吧!”
小云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丈夫竟然啥也不让她做,还顿顿把饭端上桌。小云有些坐不住了。
那天小云问丈夫:“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丈夫想想说:“因为我是你哥啊!照顾妹妹有什么不对吗?”
小云的眼圈红了,她想起自己的过去,自己和前夫一起做生意,无论家里还是店里,全靠她自己,别人都叫她女强人,婆婆背后暗讽她“武则天”。结果是前夫跑出去找了个“小女人”,她一气之下离了婚。
她尝试着改变相处方式,做个温柔的小女人。
“那我以后就叫你“哥哥”了,反正你也比我大多了!”小云对丈夫说。
那天她在路上,骑着骑着自行车胎瘪了,一看是扎了个钉子,她刚想找个地方修修,突然灵光一闪,算了,给丈夫打电话吧。
“喂,哥吗?自行车坏路上了,咋办呀?”
“別着急,在哪了?你等着我马上过去!先找个凉快地方,別中暑了!”丈夫听起来很着急。
从此以后,小云是越来越“笨”了,越小的事情越不会做。丈夫对她也是越来越疼爱了,照顾她就象照顾一个孩子。
她们从来没有红过脸,丈夫也没觉得她是“傻子”,反而把她当成“宝”,转过年,她利用以前的人脉和管理经验,和丈夫一起开了个酒店,生意还很了!
互相亏欠,适度依赖,进入深度链接。让人际关系更和谐,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