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朕
你好之华上映的第二天晚上,我借着在青岛出差的闲余之际一个人去了影城把它默默的观赏完。
对于这部电影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因为毕竟没有过多的感情经历,但是我想把它分享出来;所以,就此借着还有余温的印象,把他们写进视线。
本片可以透过《情书》中青春的纯真单恋看到中年后生活的现实写照;整部影片的色调都是日系的风格,这也正是岩井俊二惯有的光芒所在吧!没有跌岩起伏的剧情,走出了大流之中的平淡感觉。正像现实生活中为了梦想游荡在大潮里的“鱼”,随着海浪冲击的方向前行。都想成为最出彩的那条鱼,但要想出彩,就必须成为那小部分的鱼,而出彩之后的鱼,将会有不尽的感激!
感谢演员,还原现实的本质!
之南,剧情都以这位“不曾露面”、悲剧半生的女人环绕着;而随着影片的推进,我才理解那场葬礼上的人都没有足够的悲伤,是因为他们已经经历了之南数次自杀的预演,而最后的死亡也造成了人对她无力的悲哀。
你试想,当你用尽心力去说服一个走不出阴影的人,几次之后是不是只能心力憔悴却因为无法改变而悲伤的“妥协”于心累!也许不是试想,也许你一定有过某种类似事件出现的经历,可你真的把自己累到体无完肤都没有办法改变。所以,过程的残酷已经把人折磨的疲惫不堪,那最后的结局,也只能用“最好的结局”来形容......
可是,我挺喜欢之南的这个角色,因为她是一个真正能够刺痛青春的符号,而关于他一切美好的记忆,都永恒的停留在了青春里。
“中年”之华,虽然她不是故事的主角,但她是电影中的女一号,年少的她和现实中很多的女孩子一样,曾经鼓起勇气去表达爱意,可照样被残酷的拒绝,但比较珍贵的是,这份喜欢在被拒绝后依然留存着,所以,从和尹川来往信件的微观中便可发现;只不过这种喜欢经过时光长河的冲洗变为“仍有好感”,而信件刚好验证了同哥(作家:刘同)的一句话:“生命常有遗憾,幸好文字可以温情温伤”。
而之华不管是少年还是中年的演绎都让人无比喜爱,因为她很反人性的依旧喜欢年少时自己的喜欢,难得演出了人往往做不到的“珍视”。
尹川,我最能形容他的词就是:“场内和场外”,场内他是之华成长的一部分,是追求之南时那个喜欢踢足球的少年;场外他是之华回忆的青春,是之南悲剧开始的过客。而尹川又是一个大海中模糊的鱼,他中年后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也许只有感情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有时候人就像尹川一样,都有一个死结被系在心里。他总是沉浸在这样与自己对话的句式中:“如果当初......”,只是现实告诉他没有如果,直到他再次直面之南,更贴切的说是直面之南死亡的时候,这个心结才轰然破碎——所以,解决心结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直面它(没有之一)。
关于尹川最让我动容的是他给之南上完香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旁边床上抽泣;那悲伤的漫溢冲洗内心所有的困境,也是就是在那一刻便解开了锁在心里已久的心结,开始与青春的残象告别。
张超,一个自命不凡的失败者,也是之南悲剧之源的导火索,他在矛盾与痛苦中挣扎,用最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因此,之南这个曾经校园最美的女孩就成为他证明自己的牺牲品。他在尹川手中抢到之南,并生下一男一女,但竟然这样说:“可是她连一点女人味都没有,整天畏畏缩缩,我看着就想打”。他的表情里充满轻蔑、嘲讽、悲哀、邪恶!让人不免倒吸一口凉气;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可悲、可叹、可怜的男人,优秀的女人往往被其初见时的邪魅狂狷之力所吸引......(说来倒有些讽刺)
我想他不是看不透人生,他的堕落颓废完全由心底深处产生,他是一个可悲的人,一个骨子里的失败者。他对尹川说:“人生啊,真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的确如此,生活中我们靠经验感知到的,靠观察了解到的或许都只是冰山一角。但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能有自己的偏见,这才能说明你是一位有思考有认知力的人。
......好吧,余温的印象只能把它带到这了。当然,这只是题材的一面,我就以简短地介绍和理解写到这里。另外每个人都会在影片中或多或少的感悟出一些道理,所以一定要去看看这部遗憾的文艺爱情片......
《你好,之华》不是《情书》
《情书》是讲述青春的故事,《你好,之华》是讲述告别青春的故事。
所以后来,青春里的人相见之少,而最有意义的怀念却都在青春里!
文字至此——你好,愿你活成最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