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月28日)上证指数上涨13.07点,收盘报3241.73点,成交量为1860亿元,如下图所示:
站在均线系统的角度而言,上证指数才刚回落到十日均线,整体趋势还是向上的。喜欢做短线的投资者可以做些高抛低吸,但在仓位上还是维持前期七成左右的观点不变。”今日上证指数收出缩量小阳线。
近来发现许多朋友热议央视正在热播的《大秦帝国·崛起》,据说这部电视剧已经播到长平之战了。我是没时间看电视了,不知道演得怎么样,不过由于我对这段历史相对比较熟悉,所以今天拿来和大家讨论一下。
对于长平之战,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有了解,因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实在太有名了。下面我简单地把前后的来龙去脉为大家回顾一下:
事情的起因是秦国攻打韩国,韩王无奈之下将上党郡割让给秦国,以求秦国退兵。但上党郡的郡守冯亭不愿意降秦,遂策划将上党郡献给赵国。年轻的赵孝成王看见天上突然掉下这么个大馅饼,心里非常想要却又不太敢要。于是他先找平阳君赵豹商议此事,赵豹认为这是韩国的嫁祸之计,坚决不能要,接受上党郡后所招来的祸患要远胜于得到的好处。
接着,赵孝成王又找来平原君赵胜商量,赵胜说当然得要了,我们发动百万大军要打下一座城池都很费劲,现在可以白拿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为什么不要?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赵孝成王听了很高兴,但他并不缺心眼,紧接着又追问赵胜:“我们接受上党郡,必然会惹恼秦国。如果秦国派武安君白起来打我们,有谁可以抵挡?”
赵胜回答:“白起打仗确实很厉害,但我们赵国有廉颇啊!廉颇打野战确实不如白起,但廉颇是防守专家,派他驻守长平的话,足以抵挡秦国的进攻。”
赵孝成王一听有道理,遂派赵胜前去接手上党郡,同时派廉颇驻守长平。此举果然招致秦昭襄王的报复,命令左庶长王龁领兵攻赵。秦军虽然在战争初期打了几场小胜仗,但之后廉颇坚守不出,秦国也没有任何有效办法。于是他们使出了反间计,制造舆论说:“廉颇很容易对付,迟早会投降秦国,秦国真正惧怕的是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要是赵括带兵,秦军就要输了。”赵孝成王果然中计,用赵括替代廉颇为长平主帅,而秦昭襄王却在此时秘密安排白起挂帅。最后,赵括轻敌冒进,四十五万大军被秦军死死围困在山谷之中。
在固守四十六天,已经断粮却仍等不到援军的情况下,赵括下令强行突围。结果,赵军大败,赵括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放下武器投降,却最终被白起下令活埋。
以上,差不多就是你们对于长平之战的了解吧?如果你们所知道的仅限于此,然后感叹一下“白起真牛逼,赵括真垃圾”的话,那就属于是外行看热闹了,下面我就带着你们探讨一下里面的门道。
首先,最值得玩味的就是秦国那条反间计。
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国对善于防守的廉颇感到头疼,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为什么指名道姓地要选择赵括呢?长平之战失败后,人们纷纷指责赵括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但当时的秦国人是怎么知道的?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就是长平之战前赵括真实的状态,从小熟读兵法,讨论起来头头是道,即便他的父亲马服君赵奢也辩不过他。不过赵奢却并不看好赵括,因为他没有实战经验,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太简单。可问题是,赵奢不看好赵括,秦国间谍是怎么知道的?没有实战经验就一定会坏事吗?韩信当大将军之前也是饱读兵书,但没有实战经验,怎么一当大将军就战无不胜了?万一,秦国间谍煞费苦心换来的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而是比廉颇更厉害的战神,那岂不是弄巧成拙?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更关键是秦国间谍那句“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当时有所谓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两个,秦国是白起和王翦,赵国是廉颇和李牧。既然赵括没有任何实战经验,那么秦国对他应该是相当缺乏了解才对。那为什么秦国会不畏廉颇,不畏李牧,却独畏赵括呢?没错,赵孝成王确实是在长平之战中犯了错误,但我们不应该把他想象成白痴,连这么明显的漏洞都看不出来。那么,既然这条反间计非常拙劣,为什么他还是要用赵括替代廉颇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个我们以后再说,这里暂且先按下不表。
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赵孝成王不用赵括替代廉颇,有没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最初,平原君赵胜认为可以,赵孝成王也认为可以,所以才下决心接收上党郡。后人因为赵括替代廉颇后致败,所以凭直觉也认为可以。但是在我看来,即便是一直用廉颇驻守长平,赵国也同样是必败无疑。
我们再来分析平原君当初的那番话:“廉颇打野战确实不如白起,但廉颇是防守专家,派他驻守长平的话,足以抵挡秦国的进攻。”有没有道理?从纯军事的角度来说,平原君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廉颇确实抵御住了秦国的进攻。然而平原君似乎没有考虑过,如果长平之战演变成持久战,赵国还能不能耗得起?事实上,赵国是根本耗不起的。
首先,从人口角度而言,秦国有五百万,赵国只有三百万。
其次,从地理角度而言,秦国地处关中,易守难攻,所以只要集中精力对付赵国即可;赵国处于四战之地,各个方向都得派兵把守,很难做到完全集中兵力,譬如李牧就得带着二十万精锐在北方抵御匈奴。
再次,从经济角度而言,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奖励耕战,产业结构上基本就是农业,所以粮食储备非常丰富。而赵国有非常发达的工商业和服务业,这在和平年代自然是利润丰厚,可是一到战时就会面临粮草供应不上的问题。
正是由于这三方面原因,一旦战争打成持久战的话,赵国是必败无疑,而这一点赵国的最高决策者似乎从来就没有考虑过!直到战争陷入胶着状态后,赵孝成王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遂接连派出使者催促廉颇主动出击,以求早日从战争的泥淖中解脱出来。但廉颇深知自己的军事实力根本不可能在野战中击败秦军,唯一能做的只有据险死守,所以一再拒绝赵孝成王令其进攻的命令,君臣矛盾由此越来越大,这才给秦国实施反间计创造了可能。因此,在赵孝成王决定接受上党郡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注定了长平之战必然会失败,与长平守将是廉颇还是赵括无关。那么秦国为什么又要费尽心思实施反间计呢?因为持久战对秦国物资的消耗也非常大,如果一直是由廉颇驻守长平的话,秦国耗费的成本太高,会得不偿失;而如果换成愿意主动进攻的将领,那么秦国就可以用比较小的成本取得胜利了。换句话说,秦国并不是一定非要赵括出任长平守将,只要长平守将不是廉颇就行。因为廉颇既有经验,又有威望,还有个性,他会坚持己见而一再拒绝赵孝成王要求其主动进攻的命令。一旦赵孝成王换掉廉颇,那么新的长平守将就一定会主动出击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表面上赵国之所以在长平之战中惨败是由于赵括中计,其实失败的根源不在军事而在经济,在后勤。文章写到这里,我忍不住又要说回到股市,每天阅读姚尧文章的读者中有两个极端,一种是不管姚尧每天写什么他都必定会打赏,而且打赏完了也没有太多废话,不会因为打赏了就提一些乱七八糟的条件;一种是从来不打赏,却喜欢提一些简单幼稚的问题和要求,诸如:“今年会不会有大行情?接下来还会不会跌?大牛市还需要等多久?帮我看这档股票能不能涨?能不能推荐几个你看好的股票?”实事求是地说,我真心认为第一种人未来必定能在股市赚大钱,而第二种人必定会在股市亏大钱。因为第一种人他经济实力够,后勤工作好,短期的涨跌不但不会影响他的日常生活,而且不会影响他的心情,所以他该打赏还是照样打赏。反正股市涨了,他就赚钱了,股市跌了,他就可以买到便宜货了。这样的人,必定是可以坚持到大牛市发大财的。对于第二种人,我不是因为你不打赏所以就要批评你,而是你的这种状态决定你就是很难赚到大钱。首先,股市涨跌会导致你的情绪大幅波动,这就表明你的经济实力不够,后勤工作不好,所以一跌下来你就忍不住要割肉,涨了一点点就赶紧跑,深怕又被套回去。其次,你每天看姚尧的文章都是无偿的,而且我对读者也是毫无保留,有什么就说什么,如此你还不满足,还整天想要我跟你荐股,让你对着键盘敲几个代码就可以躺着数钱,这表示你潜意识里总在幻想那种不切实际的好事,总盼望着天上能掉馅饼,这样迟早会吃大亏,会被股市里的各种庄托和黑嘴所骗。再次,由于你对自己现在的经济状况不满,所以你总是幻想通过股市改变命运,而且是要快速改变命运。于是,你不愿意用长线的思维来投资股市,因为那个来得太慢太磨叽。你喜欢短线,喜欢涨停板,喜欢听消息。可是据我所知,整天梦想快快快的人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得快!
本来还打算讨论赵括的,腹稿都已经打好了,奈何今天时间已晚,只能留待下次再说了。希望今天的故事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投资形同作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后勤。如果你有可以支撑打持久战的后勤,则逆境中也能反败为胜。如果你的后勤不保,则短线技术再好也是枉然,迟早会亏得一败涂地。
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原创姚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