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17天,票房突破33亿,高居中国动漫电影票房榜榜首(第二名《疯狂动物城》,15亿;第三名《寻梦环游记》,12亿)。而猫眼预估的最终票房可能超过40亿!
显然,这样的数据,对于中国动漫电影,甚至是对中国电影业来说,都不再只是个热点事件,而是一个历史事件。
15年,几乎是横空出世的《大圣归来》,最终票房也不到10亿。“哪吒”对“大圣”,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完成了全面超越。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丑丑的哪吒?
1.剧情颠覆了我们一贯的认知
作为神话人物,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哪吒其人。对哪吒闹海,将龙三太子扒皮抽筋,又剔骨割肉还于父母的故事,更是津津乐道;
哪吒的形象,大多定格于电影《哪吒闹海》和电视剧《哪吒传奇》里那个穿着红肚兜的可爱小男孩。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后文都简称《哪吒》),彻底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
在剧情上,哪吒跟敖丙,脱胎于一体,之后更是成了彼此唯一的好友;
在形象上,哪吒变成了丑到让人不适的恶童;
在父母关系上,哪吒一家俨然是现代家庭的模式:父母忙于事业而疏于陪伴,但心中总觉得亏欠,这一点,足以引起无数父母和孩子的强烈共鸣。
总之,《哪吒》让我们看完后都不免既惊且叹:原来,故事还可以这样讲!
这种对经典故事的打破重构,往往能吸引观众注意并引发热议,比如哪吒之前的《大圣归来》,更早的《大话西游》,如出一辙。
2.电影的哲学命题令人深思
这一点,主要集中体现在敖丙身上。龙三太子形象的颠覆,比哪吒更彻底。
在我们以前所看到的版本里,敖丙就是个骄狂的纨绔形象,“我爹是李刚”的官二代典型人物。他爹老龙王也是个大奸大恶之人。
而在《哪吒》里,他只是个温润如玉的翩翩少年。
龙族背负了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噩运,敖丙成了拯救整个龙族于水深火热中的唯一希望。
敖丙遭遇的道德困境在于:
一方面,全族都被锁缚在深海里,他需要踩在哪吒的肩膀上,帮助自己的族群脱困;
另一方面,他要眼睁睁看着失控的哪吒屠戮父母和全城百姓(而这些人跟他毫无瓜葛,甚至是敌对的,他们视他为妖),之后再手刃自己唯一的朋友。
他需要抉择!
在经过艰难的挣扎后,面对毁灭性的雷霆之力,他选择了站出来,与哪吒共同对抗,对抗哪吒的命运,只因为他是他唯一的朋友。
如果我们把《哪吒》里敖丙这个人物抽掉,就会发现,这部电影除了打鸡血的燃和一些稍显尴尬的笑点,实在乏善可陈。
但是敖丙最后的抉择,让整部电影瞬间升华和深刻,他给整部电影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至此,《哪吒》给出了它的哲学命题。
事实上,哪吒对抗命运,是因为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只能如此;
而敖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对抗,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比哪吒更哪吒!
《哪吒》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说是因为:它摆脱了通常电影里那种是非善恶分明的设定。
每个角色,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不得已”,这个“不得已”,换句话,就是命。
龙王、李靖、殷夫人、申公豹、敖丙、哪吒,各有各的不得已,你又能说谁是大奸,谁是大恶呢?
亦舒曾经说:
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成年的世界,大概都是如此。
说了《哪吒》那么多好,我们再来说点其他的。
那么,因为《哪吒》,所以国漫崛起了?
很多自媒体都已经沸腾了,说自《哪吒》之后,国漫从此崛起了。
我看未必。
1.中国动漫产业严重不完整
《哪吒》这部电影,前后有1600人参与了制作,都是分包出去的,这家做一部分,那家做一部分,常常一个镜头特效,磨几个月都磨不出来,电影增加了两次预算,耗时5年,最终才成型,跟“哪吒”身世一样,算是难产。
而据导演饺子说,他一直心心念念想要的一个镜头:
即魔丸和灵珠融合时那个“日月交替、斗转星移、宇宙坍缩”的镜头。
这几十秒镜头几家公司同时做了五个月,还是没做出来,经费也花完了,最后只能放弃。
现在中国动漫行业面临的问题是:
① 目前为止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动漫产业链,何时能形成?谁也不知道;
② 技术水平不够,想要的效果做不出来;
③ “国内特效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到位。主创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放在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基础问题上,每天都在‘救火’”(娱乐资本论)
2.主题缺少时代性,无法跨文化传播
我们看美国漫画和日本漫画,其选择的时代背景,往往是现代社会或者是未来世界,即其主题是具备全球性的,你不需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也看得懂它的剧情和想要传达的价值。
但是纵观近几年国漫比较成功的作品:《大圣归来》、《风语咒》、《白蛇》、《大鱼海棠》,都属于古装奇幻类。
以大圣和哪吒为例,如果不是事先对这两个人物有一定的认知,那么,这两部电影的成功所依赖的“反转”和“打破成见”两大支柱,就都立不住,因为人家没有这种“成见”。
且不说面向全球市场,就是在东亚,让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人来看《哪吒》,也未必能看懂这部电影真正出彩的地方。
说到底,现在国漫选择的取材,都是在炒冷饭,新瓶装老酒而已。如果不能从这里面突破出来,一次两次可以,多来几次,观众也就腻了。
而事实上呢,这种“打破”,连一点迹象都还没有,因为光线的下一步作品是《姜子牙》(作为哪吒的彩蛋,已经预告),依然是落在了这个窠臼之中。
所以,小喵的观点是,《哪吒》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它值得所有的好评和破记录的票房,但是,它的成功,很可能只是个偶然。
*本文图片主要来自豆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