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极其内向的人,我身边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性格内向。数据统计,外向者是内向者的3倍。其实,细想一下,应该有一部分内向者根本不会接受采访或调查,他们被忽略掉了。因此,我认为内向者和外向者应该各占一半,这也与我平时对身边人的统计相符合。
我极少参加聚会活动,喜欢安静的环境;相对于交流互动,我更喜欢独自阅读;相对于头脑风暴,我更喜欢独立思考;喜欢独自工作,不主动和外界接触,被动的情况下,也只是应付一下,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
我20岁时,只身一人在成都,远离家人,因为性格内向的缘故,没有交际,没有任何朋友。一度患上抑郁症,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片。因为本身阅读宽泛,思维还算开阔,加上药物治疗,后来慢慢痊愈了。
得抑郁症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性格内向而敏感。之后的日子里,我会经常提醒自己外向一点、热情一点。
社会的磨炼也让我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大部分时候都能灵活运用。但是,我一直对自己的社交能力感到忧虑,因为自己内向的性格而自卑。
直到好多年后,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作者是苏珊·凯恩。这本书了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如果20岁时读了这本书,我也许就不会得抑郁症了。
苏珊·凯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法学院。曾经是华尔街律师,现从事谈判、沟通技巧教育。她关于内向主题的文章经常发表于《纽约时报》和《今日心理学在线》。
全书温情而理性,有数据详实的科学研究,也有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
作者收集最前沿的心理学科和神经学科研究成果,她会普及大脑的某些结构,某些化学物质对神经的作用。从科学层面出发,层层展现出外向者和内向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成因。
内向者与外向者的最大差别在于精力来源的不同,内向者的精力来自于内部世界,外向者的精力来自于外部世界。
外向的人对多巴胺较为不敏感,却需要大量的多巴胺,因此需要肾上腺素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中释放出来,使大脑中具有更多的多巴胺。内向的人对多巴胺高度敏感,太多的多巴胺使他们感到刺激太多。在他们较占优势的神经传导通路上使用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也激起下丘脑发送信息到副交感神经系统,以储存精力。
作者还列举了许多“外向行业”里的内向成功者。内向性格本身不会影响一个人的成就。社会成功人士、领袖人物、企业家、学术专家、艺术家、科学家,都不乏内向性格者,他们为社会发展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性格内向害羞的成功者远比性格外向的多,华盛顿、林肯、拿破仑、俾斯麦、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摩根、福特、盖茨、巴菲特、李嘉诚等等。从历史上看,各个方面最顶级的成功者都是内向的。
作者还给了内向者中肯实用的建议。如何处理和外向者之间的“冲突”,如何教育性格内向的孩子,如何在需要时成为一个“伪外向者”等等。
如何融入外向世界:
在聚会场合,找个位子坐下,比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舒服多。然后使你的目光与某人相接触,然后加入他们那个群体。您可以倾听人们在说什么,您可以对他们的说法加以评论,而且您可以补充一些观点。或者帮人拍照。随便闲谈,话题可以是流行的节目、电影、新闻事件等等。各种非常具体的场景设定和应对办法。
如何调节内心情绪:
对自己宽容一些,内向的人总是不停地评价自己所说的话。并对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比较,专注于自己和别人说了些什么,而这会产生遗憾的情绪,使他们降低说话的声音,和没有兴趣继续交流。
平时可以选择跑步,坚持锻炼身体,保留生活中阳光一面。保持幽默,为周围的人带来欢笑。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生活等等。
作为一个内向者,优势在于:长时间的专注力、细腻的洞察力、深度思考习惯等等。
"事实上,内向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正视并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你或许一天到晚忙着让自己表现得像一个热情开放的外向者,而躲避自身的天赋,到最后会被自己被别人轻看。但当你完全投身于自己在意的事情时,你会发现你的能量是无限的。所以,请保持自己的本性,如果你喜欢一步一步稳扎稳打,那就不要受别人的影响而迫使自己加速。如果你喜欢深度的探索,那就不必苛求自己去追求广度。如果你喜欢单项任务而头疼多重任务,那就坚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给你带来无限的力量,这正是内向者独立于世的结果。"
把这本书推荐给和我一样性格内向的朋友,内向与外向没有哪个更好。生活的秘诀在于,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灯光之下。我们都要学会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