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蒋勋的美的初始系列,发现生活的美在于充分的体验。而这些东西,我常常忘记,为了一个特定的命题和目标,而放弃生活本身的从容,是我这么多年来最大的失败。
记得陶行知说过,中国人也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几乎所有传入中国的宗教都在这里赋予了新的世俗意义:许愿和还愿。即便在衣食褴褛的年代,战火交接的时代,陶行知渴望用美学熏陶代替宗教影响,来唤醒中国人不世俗的那部分灵魂,而现在本土教育里面最缺失就是音体美,而不是语数外。
设计,动手的美学范畴是一种摆脱和抗衡功利心的方式,是一种凝视自身的清净。
我甚至觉得这是我的遗憾,没有用美学和哲思来指导自己好好生活和学习。这么多年来,真的很焦虑,因为太过于清醒,过早就面临了精神上的困境,而基本上也没有人能理解我,度化我,指导我。也许精英教育其本质的错误在于过早设置了特定的框架,将天才的异常阻挠于框架的范围外。
今天在省体育馆玩了一会华容道,很快玩出来了。于我而言,整个过程脑子里面在不断试错,不断从具体中抽象出一个概括性的策略,有一种感觉性的东西,我知道机器永远无法体会到,即便它比我做的还快,策略还清晰,朦胧变清晰的过程机器大概没有感情来发出“啊哈”。
人的智慧是可爱的,并非是超能的,循序渐进的错误构成了智慧的不自欺,不可怕。
我甚至觉得教育是反人类的,人类本身有自我塑性的能力。接下来的人生,我想做更多体验性的东西,不想再活在超理性里面。有时候会轻松很多,也会变得快乐很多。性情是会变的,最美好的就是人生还可以体会,即便它的结果一团糟,可还有很长路要走下去。
最好的生活就是有书读,有路走,有钱花,有趣友。在这个时代,再无目标,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