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我开始学会了拒绝,努力不让自己成为烂好人,所以,在家人朋友的眼中,我似乎变了,没那么热情,没那么随和。
一、角落
以前的我,大概是这样,蜷缩着活在角落。
总是下意识的道歉,不管是不是我的错,我都会连声说对不起。
走路上,别人撞了我,我会条件反射说{对不起啊!对不起!}等过一会,我会想为什么我要道歉。
公交上,我刚穿的小白鞋被人踩了,那人刚要说话,我就眯眯眼笑着说:{没事没事},其实内心的白眼️已经翻上天了。
和别人聚餐,我会默默把大家的碗筷拿过来冲水,帮别人倒好茶水。我曾经把这种行为奉之为这是礼貌与家教。
记得以前读书,政治课上,老师问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老师:“那个戴眼镜的,看起挺有想法的,你来回答吧”。坐在第一排的我,莫名奇妙的被翻了牌子。我的回答,至今都让我感到羞耻。
我说:“我希望不被人讨厌,成为大家喜欢的同学。”说出来的那一刻我感觉世界都安静了,这个答案很傻,自卑感和羞耻感暴露无遗。就像是在梦里裸奔醒来后一般惊慌恨不得把头塞进书桌柜里。一整节课我都红着脸趴在桌上。
二、面具
我一直都清楚自己的自卑和不自信,所以大学四年的我总是逼自己融合,参加社团,比赛,社会调研。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自信,确实取得一些成绩。
我参加了国家大赛也拿到名次,做了演讲协会的会长,成为院新媒体中心第一任主任,也是调研中心的行政主管,偶尔也会接商演主持。
别人的眼里,我成性格开朗的人。为人亲和懂的交际。有一次,我和大学的好友聊天,我说我其实性格很内向。朋友很诧异:“就你能说会道的,哪里内向,这要算的我我就是自闭患者了。”
过去我为难自己,我讨厌内向,自卑,无知的自己。觉得开朗的人是大家都喜欢的样子,所以不爱笑的我会下意识把自己眉间的褶皱捋平,努力微笑着。
活在微笑的面具之下,
所以耳边听到的常是:A:你人真好。B:谢谢师姐。C:麻烦你了。
三、我
这两年,毕业工作,走上社会。
还是很迷茫,二十疑惑。
记得有一次路演主持。高高的舞台、刺眼的灯光、倒霉的是还下起了小雨,寥寥无几的观众,游戏环节基本没有人愿意上来互动。跳过互动环节时长就不够,会被投诉。没办法,拿着礼品我走下台去,在观众的躲雨棚里找人活动。话筒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