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人生雅事。一个人若是能与这四个字沾点儿边,似乎整个人也变得文雅了。所以我绞尽脑汁也得让自己与这几个字沾点儿亲带点儿故。
谈起琴其实是最令我伤心的。小时候,亲眼见过触摸过的乐器只有三样。锣是在过“六一”儿童节时,有过一次亲密接触。
那是一个游园活动。记得锣是被当做道具挂在一棵树干上的,我被蒙住双眼,走过去敲那面锣。在一片昏黑中,我深一脚浅一脚似喝醉酒一般。
随着手起锤落,我感觉锣锤恰巧碰着了铜锣边沿。只听“当”的一声,在一片叫好声中,我摘掉蒙眼的红领巾。尽管知道自己是侥幸获胜,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接过老师递给的一根长长的棒棒糖,我像中了头奖欢天喜地。
我与乐器铜锣的缘分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记忆里,我从此再未碰触过铜锣。那段记忆虽短暂但美好,就如我唯一一次舔舐蜂窝里的蜜。那清甜的滋味,永远被舌尖珍藏于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上小学时我接触到了口琴。那时,村子里驻扎了一个钻探队。黄昏时分,从我家门前的山坡上传来一阵阵悠扬的口琴声。在这个荒凉闭塞的小山村里,这口琴曲无疑是天籁之音。
如此动听的曲子究竟出自何人之口,我们这些毛孩子心存好奇。所以每次听到口琴曲飞扬,我们就向传来琴声的山坡靠拢。那是一个清瘦的青年,麦色肌肤在晚霞中泛着红光。他静静地坐在山头上,双手举着口琴吹得那般专注,就如同这世间只剩下他自己。
我因此迷上了口琴,梦想着有一天能一边放羊,一边吹琴。我想羊儿一定会喜欢听我吹的曲子,吃更多草,长得膘肥体壮。
后来我们果真得到了一支口琴。那是姐姐卖了我们采摘的红花后从公社买回来的。那段时间只要有空我们就拿着口琴“呜呜”地吹。可是我们空有满腔热爱,却不懂技法终究吹得曲不成调。
就在那时我们发现了口琴的缺点,原来这是个馋嘴的铁家伙。吹久了,它会流口水的。我们不得不练一会儿甩两下,保持口琴干燥。
我和哥哥姐姐使尽浑身解数,也没有让那只口琴吹出哪怕一支曲子。没想到外表朴素的口琴骨子里却是高冷的。我们不得要领,终究没有降伏得了它,耗尽热情后,便一日日疏远了它。最终那支口琴沦为妹妹和弟弟的玩具。
我与口琴的故事始于火热,归于冷寂。从此后我懂得,空有满腔热情是做不好事情的。成功是需要知识和方法的。
再后来,六弦琴进入了我的生活。所谓六弦琴就是吉他。吉他也是钻探队小伙子们的时髦消遣。一个人弹琴,一堆人合唱,热闹得让人心痒。
那时大伯的小儿子住在我家里,不知从哪里得了把吉他。一闲下来,他总抱着那把吉他拨弄。印象里,他只弹会了哆来咪发嗦啦西哆。我拜堂哥为师,却并没有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逆袭。
看来我与琴的缘分实在浅薄,极尽牵强附会,终未与琴惺惺相惜。然而,这并不妨碍我喜欢听琴。无论是高大上的钢琴曲,还是小众接地气的冬不拉,都能取悦我的双耳。
虽不会弹琴,却喜欢听琴。当不了演奏者,做个忠实的听众也是不错的。正如伯牙与子期,互为知音,成就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