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部日剧——《贤者之爱》本以为这么烂俗的名字又会是一部栏剧,没想到看过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和闺蜜的人生总让我想起甄嬛和浣碧,不由得感概——小姐终归还是小姐,无论生活怎样艰难,她总能把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至于丫鬟,终究是丫鬟,即使给她一个小姐身份,她也担不起,因为,她从来就不被允许成为一个小姐。
不知道为什么此刻想起《围城》里的一句话——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家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
生活里的悲是残忍的悲,像烂熟红透的蜜桃,先是从里子烂起来,到最后,连光鲜的外表也不复存在。
最近几天精神有点恍惚,经济上没有来源本就很让我非常恼火,专业上选择的失败也让我很灰心,在这专业我认识了非常好的伙伴,但是,未来呢?我的生活呢?四年过后,能让我活下去的,毕竟不是单薄的“感情”,没有经济基础的“感情”好像一盘散沙,走两步就散了。再加上各种民国时期的“勿谈国事”,秦国时期的“焚书坑儒”事件愈演愈烈。我很害怕哪天百度网盘打开来,各种滋养我精神成长的日剧美剧英剧,一瞬间付之一炬。那些,辛辛苦苦搜集来的影视图像资料,饱含各路人士无偿的劳动奉献。如果没有情感滋养,至少还有物质补给,如果没有物质补给,至少我可以追求精神向往(各种国外的优秀影视剧),可是,如果连精神向往都没有了,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追求,大概只能跪求诸神保佑,万事安康?
我总以为——一个人真实的样子,不是她在舞台上多么能长袖善舞,处世中八面玲珑,而是夜幕上扬,月光洒下时,一个人孤零零的,这个时候她的反应才能真正决定她是一个什么品质的人。非常难过的是啊,现如今,大多数大学生离开体制的力量后其实是活不下去的。很多人离开那个适应了十多年的应试教育体制,他们的生命就已经被终结,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份生活状态。
许多人常常会怀念高考的那段日子,因为那段时光,是他们人生中少有的最为充实和明确的一段时光。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可干,也不用想太多,更无须去思考所谓“意义”这样一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这个体制赋予他们以力量,给予他们存在感和人生的方向。
这个体制给予更多人最多的不是一个大学准入许可,而是作为人而言最为重要的价值信仰。从应试教育这个大笼子挣脱出来的大多数,他们本以为高考后拥抱自己的是幸福和自由,可没想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原来是一片荒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重建自己的价值信仰。
尽早对自己周围所处环境发生的变化仔细审视一番。
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自己周围经历了怎样一番变化,这时比解决个人迷茫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或者说是走出迷茫的前提。
但是就我观察到,也可能是我段位不够,比较low,总之很多人没有这份意识。他们在面对生活中扑面袭来的虚无感时,要么选择了无意识,要么就是听从别人建议后急匆匆做出一些流于表面的肤浅改变尝试。
所以等到最后大学将尽之时,很多人依旧没有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考研也是跟风,留学也是跟风,不跟风的,半推半就参加了工作,走上社会,继续成为迷茫的职场新人。
不是所有的凤凰都可以涅槃,在新奥尔良的烈火里烧不死磨不灭生存下来的,才是人中龙凤。二十几年前赢得了和几十亿同类的那场竞争,这世界自此多了一个你;现在和自己战斗,如果你胜出了,你将拥有一个新的世界�����~�5V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