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二、作用道理(分四科) 黃一、徵
【云何名為作用道理?】
這是第二科,先是「徵」。
怎麼叫作「作用道理」呢?
黃二、標
【謂諸蘊生已,由自緣故,有自作用,各各差別。】
這是「標」。「謂諸蘊生已」,由生起的觀待和施設的觀待,這兩種觀待,這個諸蘊就現起來了,這個色受想行識這個諸蘊就成就了,現出來。「由自緣故,有自作用,各各差別」,由每一蘊它本身的緣(本身的力量、可以這麼說),他就會發出來他本身的作用,各各是不一樣的,各各差別。
這是「標」。下面解釋,分兩科,第一科「與十二處」。
黃三、釋(分二科) 宇一、舉十二處
【謂眼能見色,耳能聞聲,鼻能嗅香,舌能嘗味,身能覺觸,意能了法。色為眼境,為眼所行;乃至法為意境,為意所行。】
「謂眼能見色」,這是色蘊,你的眼根成就了;譬如說是,你前一生你在佛前供一個光明的燈,那麼你今生的眼睛就非常的好,就是非常好。如果你若是前一生你破壞別人的眼睛了,那麼你今生得的眼睛就差勁了;就是「觀待」,「生起觀待」,就看你什麼因緣現在得什麼眼睛。這時候這個眼睛,他也能見色,見色與見色可是不一樣了。
「耳能聞聲」,過去你的「生起觀待、施設觀待」的因緣,你今生得到一個耳朵,得到耳朵他能聞聲音,譬如天耳通的人也能聞聲音,我們沒有天耳通也能聞聲音,但是彼此是不一樣的。「鼻能嗅香,舌能嘗味,身能覺觸,意能了法」,也都是這樣子,不一樣的;這是作用,有這種作用。
「色為眼境」,現在說色聲香味觸法、為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境界。譬如「色」,這個青黃赤白、長短方圓的這些境界這些色,為你眼睛的境界,眼睛的境界。「為眼所行」,為什麼是眼的境界呢?因為你的眼睛能在這上活動,你的眼根發出眼識,能在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這些地方活動,認識這是青色、這是黃色、是白色、這是長的、是短的、是高的、是低的,你能活動;若是聲音,你的眼睛在聲音上不能活動,這個聲音不是眼的境界,因為眼識不能在那上活動,不行,所以各有各的境界。
「乃至法為意境」,那麼就是,這個耳根發出來耳識,能在聲音上活動,你在這個香味上就不行,你的耳識,雖然你也有耳、有耳識,但是香味出來你耳識不能發生作用,那它不是它的境界。「乃至法為意境」,這個法包括了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一切法都是你心的所緣境,這個心的所緣境非常的廣,能把前五根五識都放在內,五根、五識、五境都能夠為意根所緣境。「為意所行」,他這個意能在那上活動,當然這裏邊也還是有點差別,那學醫生的,他在那個有病、有什麼藥能治什麼病,他那個意識在那上活動,我們沒有學過醫生的,這事不行,不能活動;建築師他就知道怎麼造房子,這個事情他也能活動,我們沒有學的也不行,這件事也是有差別的。
宇二、例所餘法
【或復所餘如是等類,於彼彼法別別作用,當知亦爾。】
這是「例所餘法」。前面這是說出來這麼多,就是這個六根能發出來這種作用,乃至色聲香味觸法為眼耳鼻舌身意的所緣境,這也是它的作用。
「或復所餘」,就是除了前面這兩種,還有剩餘的,其他的還有很多的事情。「於彼彼法」,每一樣事情也發出來各別不同的作用,「當知」也是這樣子。
《披尋記》八六八頁:
《由自緣故有自作用等者:謂彼諸蘊從自種子及自緣生,即生剎那名有作用,如是作用不共餘法,是名各各差別。如下舉事易可了知。》
「由自緣故有自作用等者:謂彼諸蘊從自種子及自緣生」,這個色受想行識諸蘊,都是從他的自家的種子現起的。譬如說色受想行識,各有各的種子,還有其他的因緣才能現起。「即生剎那名有作用」,這一現起來的時候,這一剎那間一現起,它就有作用。「如是作用不共餘法」,這眼識發出來作用不共餘法,耳識發出來作用也不共餘法。「是名各各差別」。「如下舉事易可了知」,這個「下」就是前面「謂眼能見色、耳能聞聲、鼻能嗅香、舌能嘗味」,這底下就是舉事,這就可以知道的。
黃四、結
【即此諸法各別作用,所有道理瑜伽方便,皆說名為作用道理。】
「即此諸法」,就是前面說的這個,「各別」的不同的「作用」,它發出個作用是有道理的,沒有道理這作用發不出來,這件事也是修瑜伽者的一個方法,你從這裏去觀察,也能得到諸法實相的道理,「皆說名為作用道理」。
(20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