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学长的演讲,慷慨激昂。
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有手机,也应该都还记得最近网络最热门的话题。大概是 “有的艺人离婚或者结婚 ”或者 “我们先定一个小目标吧 先挣一个亿”;在此之前应该是“友谊的小船呐,说翻就翻”,还有 “你那么牛你咋不上天呢”。 再之前应该是“no zuo no die”是“且行且珍惜”是“宝宝心里慌宝宝不哭”。
当我们回忆这些网络热点话题,可能我们会笑了,但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当我们回放这些舆论的关键词时,有很多其实我们已经忘记,我们只记得一件事, 那就是它们曾经居然那么流行 。
我们在一个信息每天迎面扑来的时代, 所谓繁花似锦 、所谓热火亨油 。我们每一天就这样进去出来 ,进去出来。 我们赶集似的往前走 ,生怕错过一点点什么 ,以至于我们显得不那么时尚。 而作为结果, 当我们沉下心回头去看时, 我们发现 :什么东西我们都不记得。
子曰:群居终日 ,言不及义 , 好行小慧 ,难矣哉 ! 孔子是在说 :大家少刷朋友圈了! 那不是真实的世界。那只是一个小小的 、固化的圈子把我们给围拢住。 我们在里面说的是日常的饮食, 旅游的照片。 渐渐的渐渐的 ,我们的关心逐渐从自己内心灵魂的成长, 挪到外面的那些琐碎去。 然后相互点点赞 、发发言 。并非说这样错了。只是,如果我们所有的生命格局,都是奠定在这样的 琐碎之内 ,难矣哉 ! 要有自我的成长和灵魂的抱负,这便不大可能。我们进去出来 ,进去出来, 我们像赶集似的生怕任何一个环节落下,我们一直就这样赶路 。有的时候竟忘了 自己为什么要出发!
我们用力地刷朋友圈。如果每一条资讯是一百个字,如果你每天能够读一百条。这意味着一个月可以积累三十万的阅读量。而老子的《道德经》五千个字;卡夫卡的《变形记》三万个字。那些最晦涩的,如像黑格尔的《小逻辑》三十万字 。我们拼命的阅读朋友圈,拼命的让自己的肢体展开去接受各种的资讯 。到最后一想,竟然什么都未留下。
我们在这种碎片式的时代中,获得信息。它影响的绝不仅仅是资讯的营养,而是我们内心的那种定力。我们每天都拼命地看。 当展开一本厚厚的书,放松自己的身心 ,想要读的时候,我们还有那种耐心吗?我们每天都接受 各种各样的资讯 ,天南地北浑涌而来 。我们似乎什么都知道 ,但是有一个真正关乎成长和决定的大问题, 若是放在你的面前 ,你能真正的回答它吗?
我们说要为中国时代发声 ,但我想:为时代发声应该是有前提和基础的。如果每一个人都只是奔涌而上去参加一些狂欢 ,而没有自我的定力 、灵魂的成熟 ,和独立的声音。这又怎么会是为时代发声? 这不过是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盲从。我们说是为时代发声,绝不仅仅只是那些对伟大的歌咏,对成功的铭记 ,对不朽的惦念。其中恐怕还得有一些人 他不是那么讨巧的 :
要指着我们的鼻子包括我自己,告诉大家说: 我们都病了。 这个时代让我们 蜷缩在这种 碎片化的尘埃当中; 我们都病了—— 我们必须 要重新捡拾起阅读的习惯, 我们必须要重新恢复起那种求学的兴致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可能真正成熟健朗,最后精神成人。
慢一点, 静一点 ,定一点 。给不是手机 ,而是自己的心一点时间。不是连孔子也告诫我们:大学生,少刷点朋友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