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期3班 白小玄
智利籍电影导演亚历桑德罗曾说:在笼子里出生的鸟,会认为飞翔是一种病。我参加此次写作营的初衷,和这句话有着类似的写照 - 我担心自己在舒适区呆久了,慢慢就不会飞翔了。
今年初,我跟6岁的女儿闲聊。我问她:“爸爸是干嘛的?”
她回答说:“爸爸是靠跟别人吵架挣钱(爸爸是采购)。”
“那妈妈呢?”
“嗯,妈妈在家,不知道干嘛…”女儿狡黠地转着眼珠说。
虽然童言无忌,但我的心还是在那一刻被刺痛了。
四年前,我也是踩着高跟鞋气场两米八,精通英德双语的销售经理,这些对于女儿来讲已经是遥远的记忆了。作为一个24小时随时待机的中年老母,一日三餐和庭扫尘除就像自动植入的电脑程序,并不是任何可以拿来炫耀的勋章。
虽然全职妈妈在德国太常见了,可我还是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加上疫情导致未来两年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低迷,我真正把目光投向了新媒体写作。
新媒体写作是条人人想走但艰苦卓绝的路。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到2021年底,把投稿变现作为副业,内容输出以观点文为主,同时尝试销售文案和听书稿(拆书稿),这之后的主业是回到汽车制造老本行,继续做销售。
之所以给自己这样的定位,是因为我清醒地认识到:我看不到太远的未来,写作是我目前变现的动力,两年计划可控可期。
阿何老师曾说,任何不想变现的写作都不能持久。我深以为然。
这种自降期望值的做法,反而能让我在这几个月写作的路上,时刻清醒地面对自己心流所向,顺畅表达。如果一开始就给自己设立一个自媒体大咖的目标,我想我很快就会放弃。
咪蒙曾说,任何爆款都可以被复制。当然我们复制的是高手逻辑,而不是内容。
为了快速找到爆款逻辑,过去的三个月内,我一边和两个学龄前被隔离在家的活宝斗智斗勇,一边参加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写作训练营。在阿何高阶训练营的日子,给我带来了最大的价值增值,让我的学习方法快速迭代。
写稿的两周里,我一共发给异类老师三篇稿子,其中两篇是亲子观点文,一篇是之前的旧作。老师均给出了详细点评和修改建议,其中一篇“《隐秘的角落》爆红:你有多不信任,你的孩子就会有多坏”被亲子公众号“尖叫童年”采稿,让我实现了零的突破,从而信心大增。
回顾这一个月以来的学习,我把自己的心得简单归纳如下,供同侪交流参考:
1. 时刻谨记新媒体文章的本质,即“帮读者宣泄情绪”和“为读者提供信息增量”。任何选题,如果和这两点不沾边,请果断舍弃。异类老师曾说,一篇10W+爆文一定是由50%的选题加20%标题以及30%的内容构成的,这就凸显了选题的重要性。所以在研究选题时,请“既关联用户,也关联自己。”好选题并不难,无非就是课程中提到的热点、痛点、情绪、圈层等爆款元素的多元组合。多研究爆款文章,进行拆解分析,我们也一定能找到好选题。
2. 清晰定位。在新媒体写作学习阶段,我们都应该去尝试不同的方向,但是每个人的阅读品味其实差异很大。4月份,我上了一个故事文写作课。但是课程进行到一半,我就知道故事文不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向。虽然最后还是坚持完成课程,交稿两篇,还是被老师评价为“文笔虽然不错,但小说范儿太重,而且语言不接地气。”但是在阿何训练营,我却能很快和老师的思路产生同频共振,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训练中去,所以找到对的逻辑很重要,从而才能给自己清晰的定位。梵高曾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但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我们心中的这团火为什么燃烧,恐怕只有自己知道。
3. 刻意练习。我想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上课时斗志昂扬,课程结束后将初心抛至脑后的时刻,我也一样。但是经过这一个月的洗礼,我已经把每晚的学习上升为仪式感。阅读、素材摘抄、拆文、完成课程作业同步进行。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行为坚持21天以上,就会成为习惯。记得阿何老师曾经说过翻字典积累词汇法,我当时都震惊了,因为对于多数人来讲,高考之后,应该都不知道字典为何物了。但老师的建议也给我深深的警醒,因为任何看起来最笨的方法才是最巧的。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它的价值并不在于我们抄了多厚一叠笔记,记住了多少行话和金句,而在于我们是否能把课程当中学到的点滴进行刻意练习和单项练习,成为我们日常的点滴。
4. 重视素材库的威力。课程第二节阿何老师便讲到了素材搜集的重要性和方法。回忆起初高中喜欢读书摘抄的日子,确实是下笔如有神,可惜这几年荒废了。一个自媒体人曾经说过,她从第一篇文章光找素材就花费了3-4小时,全文一共花了8小时。后来她把自己的素材库慢慢建立起来,一篇3000字文章的行文打理好逻辑框架后,直接从素材库挑选素材,最后2小时内就成文了。可以看出一个经过长期积累的素材库对于写作是多重要。最近这两个月我坚持每天用石墨笔记积累素材,周末都会把手机上的素材整理到电脑上,也算是头脑二次输入的过程。在有些素材下面,我还会标注可以选用的主题或者自己的金句改写。这个越来越丰满的素材库也帮助我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迅速找到可以支撑骨架的血肉。
5.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的这篇关于《隐秘的角落》的观点文经过老师改稿后,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决定投稿给十点读书下属的亲子公号“小十点”,结果当然是惨败而归。后来选择投给门槛更低竞争更少的小号,很快就获得认可。人生总是如此,当你降低期望值时,往往能收获惊喜。作为这个行业的新人,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时以高质量的能够“被看到的”文章作为背书,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和个人口碑,才能走得越来越远。当然在投稿广撒网时,也要认真研究各平台调性,这就跟没有任何一个面试官会录用完全不了解公司历史和产品属性的求职者是一个道理。
最后,借用《一代宗师》里的千古名言收尾 - “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愿我们内心笃定,一苇以航,在写作这条路上看见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