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渴望拥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房间里一定要有一张桌子,一张我可以伏在上面写写画画的书桌。高兴的是,我曾经的确拥有过。那是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
我努力搜寻记忆,房间里有两张床,一张我睡觉,一张堆满了衣服。每次晾干后的干净衣物收下来就直接往那床上一摔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我和妈妈有时也会在下雨天把所有的衣物都分门别类叠得整整齐齐的,只不过没过多久一切又会恢复原样。墙上贴满了我不知从哪里找来的旧报纸、明星照片,还有平时手工课上制作的立体图画,那些文字和照片被我无意识地反复看了无数遍,至今都还记得一些内容。
房间里还有一台缝纫机,虽然很少用,但偶尔看爸妈用时还是觉得很神奇。我最初并没有书桌。直到有一天一个为姑姑做出嫁家具的木匠为我做了一张。
其实,那应该叫课桌才对,就是我小学学校教室里的那种长课桌。但当它被抬进我的房间时我还是好兴奋,至少它是一张新桌子,还被木匠刷上了红色油漆,最重要的是我终于可以在上面摆放一些我喜欢的物件了。不知为什么,我居然没有我伏在上面写东西的印象。
房间里还有一个柜子。上面是书柜,放了一些杂乱的书本,下边是家里的储物柜。只可惜,那些本来就不多的书里边没有几本是真正可以阅读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几本破旧的《故事会》,经常会读着读着就发现缺了页,有的字也看不清。但里边的故事真的很是吸引人,就是太短了些,不多一会儿就能读完。所以后来我总是舍不得看得太快,因为看完后就不再有书可看了。
后来又发现《故事会》中的每一页下边都有名言警句,于是就用一个很好的笔记本将它们一一摘抄下来。有的句子影响我到今天,比如“坚持就是胜利”,“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去,首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还有就是学校里发的不多的课外书。
每每回忆小学时光里想看书却无书可看的情景,我的内心都不能平静。我恨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懦弱,为什么不敢向爸妈要书看。
我也更怨我的爸妈,为什么当时都不给我买书看?唯一的一次是爸爸去县城回来给我买了一本语文参考书《字词句段篇章》,我都是那么地高兴。为什么他们就看不见我的兴奋,我的渴望,以后再没有给我买过。
那个时候,连一毛钱零花钱都没有的我用攒了几个月的钱忍痛在报刊亭买了几本书回来,妈妈看见了不仅不鼓励,反倒要指责我乱花钱。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要那么强势,塑造了我那胆小懦弱、毫无主见的性格......
小时候有书看会怎么样?有了书看至少我的童年不会那么孤独,那么压抑。有了书看,现实生活中不知向谁寻求帮助的困惑,我至少我可以向书中去寻求。有了书看,丰富的知识或许也能弥补我的自卑。
我知道,爸妈那时为生存所迫,连我的午餐费都很难给得起更何况是买书。我也知道爸妈那时太年轻,他们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根本没有那种意识。
所以,与其问那么多无用的为什么,我应该多问问自己现在该怎么弥补,该怎么做才能少让以后后悔。
我已不太记得在那房间里的欢快与悲伤,反倒是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自由感倍感温馨。透过那个小小的房间,我看到了里面那个勤奋、可爱、令人怜惜的小女孩。如今小女孩已长大,有了掌控自己的自由,不是应该加倍爱惜自己吗?
上了初中后,我就开始了住集体宿舍的生活。后来全家又搬到了镇上,但不再有属于我自己的房间。但任何时候,“拥有一个自己的房间”依然存于我心中。
不管是在租的房子还是买的房子里,不管是两个人住还是一家人住,我都渴望拥有一个自己的房间。那个房间不用太大,不用有太多的家具,只要有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个书柜就好。在那个房间里,一本书,一本书,读出更美好的自己。
你我,不过一个是大城市里的小人物。一个自己的房间,却让我成为世界的中心。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