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天时间,几乎是一口气把高子阳老师的《与孩子共读共书》读完。这不亏为一本关于孩子阅读与写作方面家庭教育非常好的理论与实践宝典。在感觉畅汗淋漓的同时,对之前一直坚信的阅读是写作的必经途径的理论更加欣喜与笃定。尤其喜欢里面的一个公式:真幸福与真成功=读×书。
这本书的题目《与孩子共读共书》即一起读书一起写作,真正把读写之紧密与共不可分割的关系说得十分透彻。在书中高老师说:“没门学科都值得用大量阅读及写作的方式来学习。”事实上也是如此,语文的综合素养就是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形成,而这两种语文能力是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基础能力,不仅仅是基于语文学科本身的,更是基于学生所有学科以至于人未来长足发展而言的。同时,更把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与写作的家庭环境表露得一目了然,其中“要想孩子伟大,父母必须先伟大”道出了“伟大来自于家庭”这一真理秘密的根源。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阅读的启蒙与引导,最关键的就是家庭环境问题,对于这一点,笔者有亲身体验,只要父母真正读起来,或者从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读书给他听,道孩子能自己阅读的时候,就逐步做好购买适当的“桥梁书”让他读起来,长期以往,在父母阅读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也会跟着读起来,坚持下去,孩子阅读的习惯就慢慢形成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的阅读数量积累下,他的阅读品位也会日益形成的。在成为“伟大型父母”的过程中,高老师提到四条重要的原则:“伟大的父母不在知识多少,而在智慧的拥有。”“伟大的父母是让孩子成人,而不是成龙成凤。”“伟大的父母必须给孩子自由的时空。”“伟大的父母最终让孩子掌握、运用自我教育。”“伟大的父母,应该从第一任老师变成孩子的常青藤教授。”其中提到:“成功并没有秘诀,但坚持是它的过程。”这是一个朴素却知易行难的真理,我们被称为普通的绝大多数人就是失败在未能“坚持”上。
而在家庭环境以及教育原则这些问题上,高老师还提到三个问题,其一是“父母在‘任期’内别把孩子外包”;其二是“一定要让孩子写毛笔字”;其三是“莫让孩子死记硬背,13岁之后背一背《孟子》”;
因此,高老师讲到“与儿女共同成长”时,用自己与女儿从小到读大学的二十来年“与孩子共读共书”的亲身经历作了现身说法。其中在引导女儿用英语写文章时,高老师引用的一句西方哲言“纸比人更有耐性”让人记忆深刻,这不就是热为什么要写作之原因最好的答案吗?和今天我们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出一辙。如此以来,女儿开始用英文写作,一直到大学读博后用英文写博士论文。这既是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能力的增进,更是明白写作以及人生的意义的最好的见证。人的存在在本质上是表达与书写的的彰显,正如潘新和教授说的“不写作枉为人”。在共读共写的过程中,高老师介绍了自己与女儿之间相互推荐书籍与探讨知识相互增进的美谈。由此,高老师说道:“让自己的家庭更真、更美、永远是最棒的家庭,永远充满着最会打拼世界力量的家庭,读不能少,书不能少,一生读书不能少。”他还用曾国藩读书的“笨”方法告诉我们如何“变”的三个重要方法:一是早起,而是耐烦,三是有恒。
在如何读书这个问题上,高老师提出了著名的“1525+N”读书任务是人一生的阅读量。这个一生读书任务具体是,首先,一是0-8岁读完10000本图画书,二是专指一、二年级,小朋友最好读完1000本图画书(绘本);其次,第一个“5+N”本,指三、四年级学生最好能读完500本桥梁书;再次,“2+N”本指五、六年级学生最好读完200本较厚的(100-200页)纯文字(含插图)的童书;最后,第二个“5+N”本,是指初一开始至人生结束,要养成每年读50本的习惯,也就是一周读一本书。在这里,高老师特别强调:“一个人只读不写,不算读书。一个人边读边书,边书边读。才算是真正的读书。”这也就能比较好地 解释为什么有的人表面看来读了很多书但还是写不了或写不好的根本原因所在。“‘1525+N’是一个人一生的阅读与写作设计,“1525”是一个人一生的读书量,‘N’是你一生要努力写的书。”这个阅读与写作的设计,高老师也是身体力行地在实践着的,自从2017年评上正高级职称后,坚持每年出版1本书,每年读100本以上的书。对于,阅读与写作的这种精神与思想并行且运无形与有型之中的心灵活动,最好的是心流的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因此,只有身体力行持之以恒,方可能最终形成。
因此,高老师认为“爱上书,才能与众不同”,而在外面日常生活中,之所以“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失去了自我”,是因为“不读书,读书少,不能持续读书!不知道读书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这样的人存在的根本问题,高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也有所发现:“我教过的学生也有二三千了,虽然没有教出圣贤,却熟知学生们的差异根源——与父母爱不爱书极其相关。”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不不仅仅在教育当中,即便是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从举止行为或是人的面相中发现,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最直接体现,更是由“面由心生”的最佳诠释。所以,“书中自有黄金屋”未必,但是“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可能的。因此,多读书吧,书能让你气质如花,美如玉。
最后高老师讲到了六个“多读多书的科学依据”:一是17岁之前,速读能力可以养成。原因就是根据眼科学原理:“人到17岁时眼睛才发育成熟。人的眼睛一旦发育成熟,眼球跳动的频率固定时,眼睛跳动的频率也就固定了,这时候一下子感知的信息量之多少也基本固定,也就是阅读速度也相对固定了。”二是多读才能让孩子真正富有;三是让孩子学得更灵活;高老师在这里说道:“从出生到上小学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是人脑发育的关键期,发音系统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神经通路,错过了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且,在此介绍了一项“一个词语准确、灵活使用以及终身灵活、创造性使用”的研究成果:“重复3000遍能准确、灵活使用,重复15000遍才能终身灵活、创造性使用。”四是坚持一年多读书,孩子的大脑才能开窍;在此,高老师介绍到对于改变那些有阅读障碍的人而言,“不管是成人还是学生,每天只要读50—60分钟的书,1年就能改变。不要停止,读下去,写下去,阅读障碍就会彻底与你说再见。”五是读得越多,写得越好;在这里,高老师尤其提到了那些看起来读了不少书丹还是写不好的人,根本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读得还不够多。也就是说,接着读,说不定再读百余本,孩子就能从中悟出写作之道”;原因之二是“没有在读的过程中写一写、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如果在每天固定的阅读过程中,能写几句话,讨论一下,争辩争辩,谢就不会是多么困难的事了”。六是陪着孩子多读,分数会高,能力会超过普通人;因为“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若对孩子本来所具备的能力放任不管,则其能力就无法被开发出来”。
人的幸福来自内心的精神的丰盈,而阅读与写作就是成就人精神丰厚的最主要途径,让我们多读常写,铸就精彩人生,赢取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