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自己没有的激情!这是我见过的最典型的幼稚病。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 Y小姐,87年生人,朋友圈中的鸡汤励志教的虔诚粉丝。
第一份工作:建筑设计 工龄2年 当时准备报考注册建筑师
大学本科学习的环境艺术专业,室内?景观?建筑?
哪个方向似乎都不那么热爱,哪个专业方向似乎都不错!
然后关注了某公号之后,被建筑设计师的深沉打动。
记得某同事在朋友圈转载了果戈理的一句话:”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统都在缄默时,只有建筑还在说话!“
Y小姐马上被这句话打动了。在她的朋友圈有至少看到两次转载此言。然后准备报考注册建筑师。
并且找到很多理由和别人的话支持自己的选择:
1、同学都在考注册建筑师,家人也认为建筑设计这个职业方向很好。
2.、当时做的工作并不是她的志向,只是一边挣工资一边学习的“权宜之计”。
而且前几年当地产正“火”,建筑设计师工资高呀!
第二份工作:人力行政专员 工龄2年 当时在考人力资源资格证
转行的跨度如此之大,原因很复杂呢:
1、注册建筑师考试难度太大,而且身边的建筑设计师都在吐槽,”累成画图狗“,”女孩子怎么可以这么累?“
2、目标变成了要做HRD,薪资高、做事少、各种职业小西装,简直《欢乐颂》即使感哎
3、HRD呀,和BOSS最近,只有挑选别人的权利,位高权重啊,加上周末波西米亚风情的着装,再来一杯蓝山咖啡,简直是”上班女强人“,下班”岁月静好“的职业典范!
然而,她的人力考试依然没有考过,她说:运气不好!
再后来几乎没了联系,但是在朋友圈里,依旧是”鸡汤教的忠实FANS“,她,一直是鲜活的存在。
她的朋友圈的构成的基本分成:鸡汤文励志+情绪宣泄
鸡汤文+ “从今天开始做这样的人,做更好的自己!”
毒鸡汤+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最真实的阶级固化”
各种情绪宣泄:
+“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再不公平也想想,我是为自己奋斗……”
+“这个点儿才下班,唉。累到走不到。”
+“辛辛苦苦学这学那,不如别人一句话…..”
+“又是大大的黑眼圈!!!这一次一定要考过!加油!”
各种表演:
+买了一本书,马上发照片,备注作者说得对!
+跑一次步,马上发动态加定位,说生活就应该这样自律。
+买一束花,马上文艺,写几句哀春悲秋、时光易逝的感慨……
那天早上Chester Bennington自杀的消息传来,不出所料,她的朋友圈同样充满了伤痛的哀悼之情,并留下了充满文艺气息的感慨:”任何的伤痛都是你呐喊的美妙修辞,一路走好!“
然而,所有认识她的朋友都知道,她从来不听英文歌曲的!
从朋友圈里也看到,她被生活多次“辜负”,工作不满意,感情不满意。那么多的现实,都配不上她的“奋斗”和心性。从我认识她,到现在,5年过去了,她在哪一个公司都没有超过2年,在任何岗位上都没有做出像样的成绩,因为她总会被各种有激情的职业、位置、故事所吸引,目前的职级勉强维持在主管。
Krzysztof Kieslowski在电影《十诫》中强调:人不可完全依赖自己欲望的自由想象,必须对人身的有限性诚实,这是自由伦理的基本德性。 人不可以模仿自己所没有的激情!
人生,不是表演和模仿。
表演和模仿的本质,其实是在不想为最后的“一无所成”承担责任。不想自己的无知和浅薄被他人洞悉。不想自己的迎接生活中的琐琐碎碎和一地鸡毛。
很多年轻人为什么要模仿别人的激情?我想:
1.模仿是催眠自己
很多时候,年轻人的迷茫并不是找不到方向,不知道方法,而是心里确定的目标根本不适合自己,为了把自己塑造成那样一个想象中的自己,做着最表面的模仿,在心里默默催眠着自己“我如此努力,却如此坎坷……” .其实这个“悲情英雄”的境遇,你催眠的只是自己,积累的却是最真实的失望和怨气。旁人,都懒得附和,太肤浅,演技差评。
人不可以模仿自己没有的激情,佯装的奋斗姿态亦是,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才能给你带来成就和坦然。
时下各种鸡汤文横行天下,让很多没有足够分辨和认知能力的年轻人在幻想层面把别人的故事替换成自己的故事,用别人的成功幻想自己的未来;一味突出个例,而使得阅读者丧失对现实世界的整理感,忽略之所以是现在这个状态的原因的思考,用虚幻的未来麻醉自己对当下的感受。鸡汤文中的每一个高频词都是一粒兴奋剂,有治标的欺骗性却无治本的实际效果,所以称之为鸡汤文实至名归。
命运和人生都不可能复制,你的命运就是你的命运,别人的命运跟你无关。
我们可以做各种成功或失败案例的比较,但核心不是为了进入别人忘记自己,而是对比反衬出自己的处境。
现实社会是一副全景高清照片,所有的美好与丑恶、高雅与低俗、天才与平庸都同样被强调。然后每一个人在进入社会、探索人生实现命运的时候,最应该的难道不是对自我的探究吗?
不明所以的模仿后,最容易掉入的一个陷阱就是,你以为你谁。
是的,你把自己催眠成了自己认为的样子。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
2.模仿的病态
武志红先生在《巨婴国》中提到的一个名词和现象,基本可以作为长期进行模仿型人生的病态走向——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一般会有着这样的反应和变化:
社会的规则应该符合我的想法和意志;
受挫时的雷霆之怒;
暴怒无处发泄,转而攻击自己;
被害妄想,时时处处与我作对
你且冷静下来想想,这些反应是否就在身边甚至就在你身上?
任何按照模式来思考的人最多都只是二流的。
为什么我们身边会有那么多人在不停的模仿自己没有的激情呢?
因为真正的思考都可能是麻烦而累人的,如果能有一些简单的法则可以依靠,该有多好。
这和崇拜偶像,在心里找到支撑是很不容易的,而信奉一个貌似坚定的人,则容易的多。
但是,真相往往令人不悦,这些都是不可靠的。
若要寻找到真正的支撑,我们必须找到自己。
没有思考的模仿是作秀,有思考的选择叫借鉴。
我一直在努力,向往美好的结果,而所有的结果需要真实的适合我,并由踏实的积累而来。
年轻人应该活得饱满而自在,生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已。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认识你自己”,哲学家苏格拉底常用这句话教育弟子。因为,人需要认识自己的性格、爱好、可能和边界。
模仿自己所没有的激情,其实不仅是年轻人的典型幼稚病,还是天下所有”表演型人格“的渊薮。
说明:由于我所读书到工作基本都从事设计行业,因此,本文讨论的年轻人心理特征,或许仅限于设计师,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TIP:文中所有插图均来自我的朋友:插画家诺木汗先生
-End-
版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