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著名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畅销书《异类》中提出一个观点,既要把什么事情都做好需要花10000小时的练习就可以了。这本书在中国畅销多年,很多中国人都达成一定的共识,自己没有在该领域成为天才是因为自己重复练习的次数远没有达到10000小时。 当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谈到了10000小时的努力的同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自己的生长环境,家庭,教育的以及一定的运气成分。比如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他们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有了10000小时的积累才完成当今令人羡慕的成就的。如果生不逢时,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变低,大多数成功人士在谈及自己的成功的时候多少都会提到运气的成分,而不是到处炫耀自己的能力,当他们遭遇挫折的时候会检讨反思自己的行为,纠正完备。反之不成功人的人偶尔得意的时候会把自己封神,而失败的时候怪罪运气。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提出任何技能要想获得精进并取得一定成就这个10000小时的训练都是必要的,否则一切免谈。那是不是就以为的只要过了10000小时就可以成为出类拔萃的专家了,这是大错特错了。10000小时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还不充分,更重要的是这个10000小时不仅要花还要看要怎么花。很多人在10000小时上有3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1、简单的重复
举个例子,如果只是简单重复的做低水平的数学题,是根本达不到奥数级别的。很多人在公司里,看似天天忙碌,天天都话很多时间在做事情。但是做这些事情对未来业绩并没有多大的提升,也没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只是简单的重复这些琐事。哪怕他在那个领域里完成10000个小时也注定是一个庸人。记得笑来老师说过公司里最怕的一种人,明明是做了错误的事情,还特别的持续的努力。重复的失败,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花大量时间在重复错误,却不总结反思,甚至脸皮特别薄,即使自己不懂也羞于请教别人。这很多公司里都有这种人一个人在自己捣鼓就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误区2、林黛玉式的困境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面特别有内涵和才气的人,她想问题都能想的比较深刻,这也是她的致命弱点,她的才华越高,在自己的世界越精进,对外界就越排斥(当然外界也排斥她)。这里我想到了诺基亚手机,曾几何时诺基亚一直占领全球手机市场,涵盖各种各样的手机,手机还能用来砸核桃,不容易坏。这手机领域无疑是霸主,但是等到Apple出了触屏手机后这个庞大的帝国就瞬间崩塌。因为他对自己的产品越来越熟悉,就对其他技术不愿意接受,没有意识到当前人们消费习惯的变迁。人们生活中常见这种人,就是自己在该领域有一定成就后就很难接受其他领域,少了其他领域的交流独自造车,结果路越走越窄。自己做淘宝推广,去年做到行业TOP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推广方式是最正确的,其他别人的推广方式变得不屑一顾,对别的渠道推广嗤之以鼻,要知道互联网发展之迅猛很多去年能用的推广方式,今年的第二个季度会用的人就越来越多,这种推广方式就从一个无效市场走向有效市场。只能继续学习新的推广方式以及解决客户新的痛点。
误区3;狗熊掰棒子
10000小时的训练需要一个积累的效应,比如几何问题,发现了一个定理勾股定理,以后就可以在这个定理上直接作出推断就可以了。相反我们国内常见的一个词叫做“失传”这些零碎的技艺没有进行一个系统的记录以及积累,等到第二次用到的时候,又得从原点重新开始。实现一个技能后能进行叠加。比如现今三甲医院的一个医生绝对比过去50年前的所谓名医要强。因为他们这一套体系,都是一直在叠加的。然而现在的中医和500年前的中医的医术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和很多人做一堆题,相互联系却没有搞清楚。换一道题就不会做了,因此时间花不少,成绩却上不去。在工作中也是如此
所以大环境下无论个人努力或者天赋、大环境和小环境还是个人努力的程度,都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并不充分。那这样的话,大家可能会讲,那我们就没有希望了吗?其实不竟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却有相对好或者相对有用的途径。让我们来思考下相对的有没更好的解决途径,以下是解决问题的三板斧。
解决问题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给自己设置一个可以设置一个未来愿景。比如写代码,自己不断的写java在未来的5年内能不断的完善,越写越快,这个是非常糟糕的。因为未来5年之后即使这个技能很熟练了,但已经过时了,或者将来直接由计算机来写。所以要设置一些长远的目标比较5年内自己领导一个团队做出一个世界级的产品。有了愿景就需还需要阶段性的目标,经常看到“战略”这个词,那么什么是战略呢?就是设置阶段性的目标,以便更好的完成愿景。战略之后就是战术了,战术就是可以操作的步骤,提高程序的质量水平,可以从单元中可操作的事情做起,在一种技能熟悉之后,就可能需要做一件新的、具有挑战的、以便达到下一个目标。任何一个公司领导自己不断往上走的人都是受欢迎的
第二板斧;凡是先听取,再思考,再思考。比如再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对方提出了一个与我相反的答案。这个时候我们要先假设如果我错了呢,对方是对的,顺着他的立场想问题,还是觉得自己对,对方错。要再想第三遍是否我的境界不够不能理解他。为什么需要想第三遍呢?任何一个想要精进的人都要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比如下棋如果一直和一个臭棋篓子一起下棋自己的棋艺是很难进步的。既然第三种情况很可能发生,因此不妨进一步的交流,了解对方的这样想这样做的原因。
第三板斧:做记录,写反思
就比如自己每天英语60秒打卡一样,由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我每次打卡都需要借助Google翻译器把要表达的句子翻译出来,复制粘贴然后念出来。后来发现同样的话题,居然还是要用到翻译器,反思后决定以后用翻译器翻译的内容自己要自己打出来的,并把这个句子背起来,注明意思,把这些东西当成我的口语资料记录在自己的印象笔记。把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叠加的过程,如果和别人用英语对话的时候就可以不借助翻译器,把意思表达清楚。
这三板斧对我来说非常有效,对于其他人是否有效我并不清楚。也许别人哪里有10板斧20板斧,但对于我来说简单的也许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