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美术馆》的作者李沼泳是韩国汉阳大学美术教育学硕士,长期从事艺术工作。除了在美术馆担任展览解说和艺术讲师,还开办绘画班教授小孩子学习绘画,同时在报纸、网络上连载艺术类文章,向公众传播艺术。
“理解美术,就是理解画家创作历程和个性特点的过程”。作者认为正是通过研究绘画和画家,她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理解生活乃至理解自己。本书中,作者不仅分析作品本身,也挖掘作品背后的意义,比如艺术家们的人生经历和想表达的观点。再结合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将具有疗愈意义的内容传达给读者们。
书中赏析了画家爱德华.爱金森.霍纳的两幅画,一幅是《迎春》,一幅是《夏日的田园诗》。《迎春》这幅画描绘了4个乖巧可爱的少女在森林中愉快的玩耍,尽情的欣赏着周围的美丽花朵。整个画面的厚度几乎达到了1厘米,作者形容“仿佛在作品上和面般完成了创作”。尽管整幅画的质感厚重,但是轻松柔美的气氛扑面而来,丝毫不觉得沉重压抑。这幅作品是画家经过无数次涂改后所完成的,在画家的作品中,作者觉得自己感受到了“反复修改带来的无穷魅力”。画家霍纳的人生也如他的画作一般,也是经过了多番变迁,才有了后来的成就。由此作者联想到自身,最初的梦想是成为公立学校的美术教师,为此经过激烈竞争考上研究生,花费几年时间准备了教师资格考试,并花钱买了成堆的书和报名很多网络课程。好不容易完成这些,却在实习期间,发现这个梦想也许不适合自己,转而开始进行私人美术教育培训。最开始时她很怀疑自己是不是践踏了梦想,但是霍纳的画作给了她启发。她并非是在践踏梦想,而是在修正梦想。正是一遍又一遍的修正梦想,让作者找到了梦寐以求的时间安排灵活又能传播美术知识的工作,可以一边在各个企业开展名画课程,一边进行美术史教育。
书中有个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韩国一位家境贫寒的大学生毕业后去美国深造,为了生活费和学费拼命打工以致于都没有时间专心完成一幅画。他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就会从艺术家变为打工仔,于是他定制了一批可以随身携带长宽各为3英寸的小油画框,利用3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在公交上作画。后来,他积攒了一大批这样的袖珍画作,并被美术馆收藏,非常了不起的以艺术家身份立足了美国。这就是艺术家江益中的故事,他后来凭借这小小的3英寸画布,完成了多个举世瞩目的大型艺术展。
在作者看来,这正是小小行动带来巨大成功的典范。并不是要做好一切精神和物质上的准备才能追求梦想,利用碎片时间,将看似不起眼的行动累积起来,说不定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作者自己也是通过一个个小小的行动向梦想出发,改掉上午睡懒觉的习惯,加上利用以往晚上回家看电视的时间写专栏,博客粉丝已经达到了3万。
伟大的艺术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观看的人隔着时空去触摸、感受、理解。《疗愈美术馆》更像是作者的喃喃私语,既是她观看艺术作品的感受也是她人生感悟的分享。对于读者们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接地气的连接器,让我们非常轻松的就能与艺术馆里的经典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连接上,又能从作者自身的感受里更深刻的理解、发散得到的感动与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