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到朋友写的一篇文章《我不想成为下一个被报复的班主任》,感触挺多,写了一段不短的留言。
她在文中提到:“这几天,一则初中班主任因没收学生手机被该学生用砖头狠砸9下头部,导致该班主任脑死亡的新闻被传得沸沸扬扬。”
并记录了自己收学生手机时学生的反映及后续处理的故事。
我留言:
有一个说法是,孩子把手机当成救生圈。有时面对面强硬收手机确实像要了孩子的命,很容易引来过激行为。要慎重!国外有的学校学生犯错,老师只要把他叫到专门的房间,就有专门人员去处理,老师教好书即可。我们则大小事情全包。对待特殊孩子,特别是班里有较多的特殊孩子,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规则、约定在前,处理在后。
规则在前,再跟孩子们约定怎么做,违返了怎么处理更好。达成共识后,依章处理时,可以跟犯错的同学说声抱歉,只有都遵守,班级才能更好,他才有更好的环境。个别特殊的较犟的孩子,处理之前还要先私底下沟通,交个底,这样你在处理时才不至于因他的反抗而尴尬。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这些事情效果要好,前提是老师要打心底尊重他们。
我们的确不能低估一个手机对特殊学生的意义。特别是已长期使用手机的中学生。
不认识到这一点,处理时如果太简单粗暴可能会引火上身。
这样的特殊孩子更需要教育者的尊重。
看到就讨厌,怎么尊重?
很多这样的特殊孩子,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他们真的很可怜。
在最需要大人陪伴时,缺失了大人的爱;在他们养成习惯的关键期,染上了不少坏习惯;在他们想努力学知识时,却少了助力的把手,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时的手机可能是他们的安慰品,救生圈。但越玩手机他们越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越难沟通教育。
只有真正理解了他们,走进他们,才能慢慢改善。而且他们很容易反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善一个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也非一两次教育之事。需要班主任的耐心,更需要借助家庭及同学之力。
我特别理解那位老师的心情。
当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有一半时间是花在这部分较皮的学生上的。我曾说过,往我们脸上贴金的是优秀学生,而真正能提升我们能力的恰恰是这种特殊的学生。这样的孩子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改变肯定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三颗糖能解决的。想改变他的前提是真正懂得欣赏他,允许他的反复,允许他改变的慢。而且,承认教育作用的有限性,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短时间改善所有学生。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接纳他们不完美,记下他们的点滴,尽力帮她们改善。
很多时候说着容易,做起来的确很难。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