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玩会儿手机”,你会怎么回答呢?
当面对这个问题时,不同的家长面对孩子同样的请求时,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大部分的家长都会回答孩子“那就玩一会儿”。
很多年轻的家长,因为需要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孩子一旦在家,没有家长的陪伴,手机便成了孩子的精神寄托。
孩子专注于玩手机,不吵不闹,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一件“好事”。
因为孩子变乖了,家长就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只要有手机,孩子仿佛就不用怎么管教,也会乖乖地坐着。
但是,父母有没有想过肆意让孩子玩手机的后果呢?
手机好玩,孩子当然知道。
即使有一定自控能力的成年人,在手机面前也不一定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手机的使用时间。
更何况是没有自制力的孩子呢?
孩子一旦拿起手机,如果家长不加以管控的话,孩子便会不知疲倦地玩下去。
如今,随处可见小孩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这跟玩手机脱不了干系。
不仅如此,如果孩子养成玩手机的习惯,那么就难以将心思放在学习上。
一天不玩手机,心里就不舒服,其实,这已经跟网瘾没有区别了。
所以,面对孩子想要玩手机的请求,如果家长心软,一时答应但又不加以约束的话,不仅容易导致孩子患上近视,还会导致孩子成绩下滑,影响未来。
“妈妈带你出去玩好不好?”
曾在朋友家做客时,看到过这样一幕:
小孩看见周围的同龄人都在玩手机,于是也缠着身旁的妈妈说想玩手机,这位妈妈俯下身子认真地对孩子说:“妈妈带你出去玩好不好?”
孩子很爽快地答应了,脸上洋溢着开心,牵着这位妈妈往门外走去。
不得不说,这位妈妈的做法很聪明。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想要玩手机,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孤独、无聊。
或者说看周围的人都在玩,会产生一种跟风的心理,孩子会觉得,自己不玩手机呆立在那里,会显得格格不入。
如果此时,有人提出陪孩子去玩,孩子便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关注,不再孤独。
如此一来,注意力便会从“想要玩手机”转回到“有人陪自己”这件事上来。
家长适时地回应,让孩子远离手机,带孩子出去走走,不仅可以避免孩子对玩手机上瘾,还能让孩子见识更广。
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比手机更加有趣,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会得到更好的满足。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眼界才会更加地开阔,而不只会手捧手机,上网、打游戏。
所以说,面对孩子想要玩手机的请求,家长两种不同的回复,会成就两个截然不同的孩子。
如果孩子已经对手机上瘾,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既然孩子已经对玩手机上瘾了,作为家长就要有相应的手段给予制止。
此时,如果让孩子继续玩下去,显然是错误的,这样只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但是如果强行制止,也不可取,因为孩子必然会激烈地反抗。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想要玩手机的时候,家长不妨提出带孩子外出走走,逛逛公园、打打球,跑跑步等。
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孩子想要玩手机的欲望,让孩子明白,除了手机以外,其实还有更多好玩的事情。
2.懂得拒绝孩子
孩子虽小,但是也懂得接受父母所灌输、教育的道理。
因此,家长要适时地给孩子讲道理。
当孩子提出要玩手机的时间,家长不要立马严词拒绝,可以先跟孩子讲讲玩手机的害处。
让孩子明白,其实手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也有许多的坏处。
比如会造成近视,戴眼镜,眼睛不舒服等,让孩子感受到“害怕”。
如此一来,孩子自然不敢常提玩手机一事。
3.培养兴趣爱好
假期,孩子有了空余时间,如果过于无聊,孩子自然会想要玩手机。
家长不如趁此机会,为孩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有时间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出门,多接触大自然,让孩子对大自然保持一份热爱、好奇。
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可以为孩子买一些益智又好玩的玩具,比如说拼图、积木等。
4.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通过一些有趣的图书,来培养孩子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学立佳专门打造千册正版有声图书,搭配点读笔,有声指引,慢慢培养阅读好习惯,让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闲暇时间被阅读占领,自然对手机依赖程度慢慢降低。
总而言之,父母要学会利用各种各样的玩具,游戏,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没有空余时间想玩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