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绚水静
01
作为上班族,朝九晚五地忙碌,少了很多私人时间去静下心来写东西,偶尔有灵感写写文章发表,身边的人都会来跟我说:你文笔真好,才女,十足的文艺女青年。
每当听到“文艺女青年”这个词,我心里都会抖一下,心虚一阵,自认为,所写的东西,仅仅只是一种感情的抒发,和文艺完全不沾边,离真正的文艺女青年更是十万八千里。
而且在“文艺”被滥用的当下,我已经搞不懂人家是在夸我,还是在损我,所以,每次我都会正儿八经地回应:“承受不起啊,我不懂文艺,也不是文艺青年,我只是个女青年,一点都不文艺。”
很多时候,会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到底什么叫文艺?
所谓的文艺青年,有什么既定的标准?
在我的字典里,“文艺”既简单又高尚,可以是一种写作的才能,一种文化的熏陶,一种内在的修养,是一种气质的流露,一种脱离只求物质满足的精神理想。
所以,对文艺,我一直都有一种莫名的敬畏。
后来,网络上“文艺”一词出现频率极高,吃瓜群众都忙着往别人身边贴标签。
拍照永远的45度仰望天空——好文艺啊;
喜欢在咖啡厅看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文艺范;
喜欢背包穷游,极力印证“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文艺驴;
喜欢写写东西——文艺知识分子;
喜欢拍艺术照——文艺小清新
在朋友圈发心灵鸡汤或美句——文艺青年
这些司空见惯的行为,都有可能被贴上“文艺”的标签。
通常都是把日常的生活夸大,用浮夸的华丽字眼去表达一种正常的情绪。久而久之,这个原本很崇高的词,无故染上了几分无病呻吟、矫情的色彩。
以至于别人说“你是个文艺青年”的时候,好像都带着嘲笑的成分,看过最恶俗的表达方式是:“说我很文艺,你才文艺呢,你全家都很文艺!”不禁让我觉得汗颜。
02
其实,时代的发展,文化和艺术也会随之演变,这是一种正常的规律。传统的文艺定义被弱化,新的个性化概念被逐渐延伸出来。
当下社会,乍一看真的很“文艺”,到处是有昏暗灯光的咖啡厅,各类情感励志鸡汤文章铺天盖地袭来,小资情调的音乐厅遍地开花……
但仔细观察,才知道大多数的人只是把文艺当成了一种随波逐流的装高逼格手段,文艺在他们看来,代表着高雅、赞美、虚荣、名利,他们热切地希望自己看起来很文艺,以求自我安慰和来自他人的认同感。
然而,众人集合的呻吟和装出来的高雅,终究会露陷。
腹中无墨之人在人前矫揉造作,引经据典,偶尔念念诗词,说说名人名言,与其深谈,却发现言语牛头不对马嘴;
牢骚满腹之人,每天嚷着要去流浪环游,却往后很长很长的日子里都能见到他的身影,ta从未在路上;
喜好摘抄之人,根本不懂如何用文字表情达意,却频繁东拼西凑放在朋友圈里,与其交流,却发现词不达意,只为了引起他们的关注......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们,便从最初的追捧变为如今的嗤之以鼻,从敬仰文艺到调侃文艺,经常听到这样的表达:“又来文艺了。”“你们文艺青年就爱搞这些”等等,凡是被盖上“文艺”帽子的人,俨然成了污染源,总想对其敬而远之,可这并不是纯粹的文艺该受到的待遇啊。
03
从来都觉得,作为一名青年,本就应该有文艺气质。“文艺”是一种向上的活力和自然的追求,和是否小鲜肉,是否穿着时尚,是否看上去小清新,是否有才艺特长等等,没有一丁点关系。
而我所理解的“文艺青年”是这样的:
他们对生活有独特的见解,别人不理解,也不争辩,只是静静地好给大家看;
他们有着包容的心态,自带光环,给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
他们有着一定的文化修养,热爱文字,却不卖弄文采,欣赏艺术,却不装腔作势;
他们有着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虚心向人学习,保持着高度的学习热情;
他们有着积极的生存理念,懂得与生活握手言和,用平和的心态享受日子的美好;
真正的文艺青年,是能过好现实的生活,又能保持内在的祥和,即使心中波涛汹涌,外表也会显得风平浪静。
真正的文艺青年,都是独立的思考者,在静中想得更多,悟得更深,懂得更透。
曾经摘抄过这样一段话:
“真正的文艺是从生活和生命中发现美,用精炼的文学语言赋予生活以美好的表达,用艺术的创造性来为生活和生命增添美的光彩。”
所以,文艺青年,不应该沦落为贬义词。也许追根究底,大家抗议的并不是真正的文艺青年,而是讨厌那些喜欢给自己贴“文艺青年”标签的伪文青。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我只是个女青年,跟文艺无缘。
PS: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在下方点赞或者打赏,感谢每一个支持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