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火热着的,是各式各样的微信课程(简称微课)。课程内容无所不包,教画画的,教月入百万的,甚至还有教读书的。但凡是课,从古至今,不管是老先生的学堂还是MOOCs,也无论是亚里斯多德的边讲课边漫步,孔子与弟子随堂围坐的聊天,可汗蹲在家里,给全世界的孩子解释什么是几何的短视频,还是现在的组个微信群就能开讲的,其核心都是课。而要想上好课,就离不开课程设计。
自1582年荷兰莱顿大学首次提出课程(Curriculum)一说以来,课程相关理论经历过多次重要的变革。其中,现代课程理论之父Tyler 于1949年提出的“目标、选择、组织和评鉴”影响深远,他的理论重点在于对知识的掌握。
虽随着教育的发展,该理论越来越多地受到挑战,但至今仍占据着主流。很多课程甚至因为过于关注目标和评鉴,把中间两个环节都忽略了。追求知识是没错的,但要注意,这世界上没有“价值中立”的课程内容。不管你说明与否,课程的价值取向都在那儿。
做课程的人,首先要想明白,课程要传达什么样的理念。这个理念,是课程的基石。比如,你要开一个关于写作的课程。
以下三个,你会选择哪一个:
A
写作是需要,有使命把故事流传下去。 渴盼“以写为生”,如暂时不能,也能忍受通过别的工作,来“养活”写作。
B
写作是为了记录生活,是人表达内心的需要。 写作和弹奏乐器一样,是一种陶冶情操的兴趣爱好,赚不赚钱无所谓。
C
写作是为了吸引关注,提升个人影响力。不赚钱,写它干嘛?
诚然,能做到A的人,凤毛麟角。很多人是奔着C而去的,但能做到的也不多。绝大部分的人都停留在B。
把理念基石牢固住后,你要定位清楚课程所针对哪一个群体。很明显,教简书写作小白提升写作能力,和培养青年作家,这两个课的受众完全不同。有经验的课程设计者,会在一个课程中对部分内容灵活设置,除了满足绝大部分学员的基本需求,又能实现不同层次学员的个性化需求。
课程设计的下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目标的设置,要具体、可操作、可测量。
在实际操作中,对目标群体的了解和课程目标的设定,常会难以分开。
以 “简书小白写作提升班”为例,针对刚加入简书急需提升水平的学员,课程目标可以设定为经过1个月的课程学习,能做到:
1. 两个小时内写出合格的1000字以上;
2.句子无明显语法、标点错误;
3. 文能对题,思路清晰,表达流畅;
4. 有读者;
5. 熟悉简书各项功能,对其它写作平台有初步的了解并进行体验……
然后,你可以根据目标,进一步列出一个课程内容大纲:
1. 搜集素材;
2. 无语病句子练习,“的地得”的使用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3. 谋篇布局;
4. 如何在各个写作平台推广自己的文章;
5. 如何坚持写作……
接下来,你可以开始考虑,为帮助学习者达成目标,课程需要采用哪些方法和工具。方法可以包括定时讲课答疑,布置作业检查和反馈,小组学习,两两结对合作,课堂辩论等多种手段。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可能需要跟进学员的真实需求和具体情况,调整目标和教学内容。
最后,课程还应该有对学员习得的测评。
如果长期做,建议你在课程中间或结束时,通过问卷或问答搜集学员对课程的评价,可以公开,也可匿名,能获得真实的意见最为重要。
能做到以上几步,你的课程未必是最优的,但也不会差。
我课程设计课的导师的导师的导师Schwab认为,课程设计最重要的因素是: 老师、学生、课题、材料和环境。
在此有必要指出,在微信群这个特殊的学习环境里,学习的方式和规则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习得和课程的最终效果。
学习需要专注于有效的信息,你很难指望一个满是水聊和杂乱信息的群里,学员可以获得高效的学习。
好的学习环境也需要规则,什么样的讨论氛围对学习最为有利,什么样的办法能激励学员完成作业等等。没有章法的课,也会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风一起,什么也留不住。
而上课方式,也并不一定只局限于几百条微信语音信息滚滚而来这一形式。要知道,被动听讲是最低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学习的方式可以有无穷的变化和组合,除了一味的讲讲讲,你还可以试试让学员带着问题去自主寻求答案,分享所得,老师再来汇总,点出主题,带出重点。
最后再提醒一句,不管课程再好,如何保持学员旺盛的求知欲和鼓励学员持续努力,始终是最难的。就好比传统课堂上,最难的总是如何把握学生心理,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愿意学、爱学。回到写作课,如果你能激励学员跟着你,打鸡血般无怨无悔不停地写,这课程就已成功了一大半。
简书目前鼓励写作者进行知识分享,微课能实现的,正是“沟通想法”。如你能将自己擅长的,最大程度地与他人分享,那你也有望成为简书的牛人。
话说回来,如果开课程是为了赚钱,最重要的,是在开始所有步骤之前,先找准绝大多数愿意掏钱的受众的需求,再根据需求快狠准地逐一击破。
如果有非说不可的好想法,还犹豫什么呢?开始着手设计课程,去开课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