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石头记》中情节的时间和我们阅读的时间是有差异的。这导致了我们感觉这情节过去了好几回。但时间一直就没怎么过去。
比如第七十一回是八月初三,贾母的生日。到八十三回是九月九日重阳节。其实就一个月的时间。但这一个月发生了邢夫人给王熙凤难堪,鸳鸯女遇鸳鸯,抄检大观园,撵晴雯,逐芳官,死香菱,别迎春,嫁袭人,放丫鬟等各种事情,好像过了一个世纪。而且贾母就死于红楼18年重阳节之后不久。这离她的生日就几个月的时间。
此外,红楼二十一年,也是类似的。探春远嫁发生在清明节,三月初一。而黛玉之死,是发生在三月十九。可能探春还在海上漂呢,贾府已经白骨如山了。我们再读这几回时,感觉时间过去了好久好久,其实连一个月都不到。这么短的时间里,王熙凤上吊,贾元春被杀,贾府抄家,流寇进京,国破家亡。而最后一个单元,时间的流逝却非常慢。我们感觉虽然发生了很多事情,但绝对想不到这里持续了近七十年。这样一快一慢的节奏,却真实地给人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红楼梦》是九乘十二结构的书。每九回为一单元。而红楼梦的插叙内容就是因为要符合这个结构而造成的。
比如第一段插叙是两件事,就是贾琏乱搞和宝钗生日。这段内容如果按时间顺序排,就会放在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那元妃省亲这一段就要往后面排了。这就会造成单元混乱。第十八回是一个单元节点,所以元妃的省亲就一定要放在第十八回。而且第十八回和第十九回的内容是衔接的。所以作者只能找一个点去把这段内容插进去。《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脂砚斋还评过,说和《薛宝钗借词含讽谏 王熙凤知命强英雄》是一对。大家就以为这两件时是同时发生的。其实不是,这里又两条线索。
第一就是供奉痘疹娘娘的时间是十二日。完结那天是正月二十一日,而元妃省亲是元宵,正月十五。那这一段如果是按时间顺序排的就不对了。第二是这一年正好是宝钗15岁生日。和我们排的年表是符合的。如果这一年和宝玉住进大观园是同一年。那一僧一道怎么也不会说和通灵玉一别十三年。
第十七回到第二十二回是作者反复修改的。对照各版本的内容就可以很明白地发现情况。在这几回中是经常出现时间的。估计是作者给我们留下的信息。《红楼梦》不是从头写到尾,而是有一个大纲的。所以很多古本会有修修补补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