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晚霞的时候不做任何事。
高中时隔着一条走廊旁边座位的男生问我有没有看过《悟空传》,我说没有,“喝可乐喝的脑子冒泡”的梗也是在这里出现,问的时候是夏天,通宵看完这篇酣畅淋漓的小说时,窗外已经落了雪。
数学再不好,也知道到今天《悟空传》的电影上映,于我差不多有了六年光景,而它是2000年首版的小说。
很多东西砸吧久了就没味儿了,等得太久,过了年纪,痛快地流泪这回事就显得奢侈了。《悟空传》有很多热血的地方在,特别是对于像我这种从小看《西游记》电视连续剧的人来说,它重新塑造了另一个更高、更燃的世界,契合了当时“奈我何”的价值观,所以当时看完小说就拿了一本崭新的笔记本,认真真真写写了六页十二面的读后感,不为别的,就为痛快。
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以为我会很感动,但是我没有。
当初最看重的一身傲骨,突然可以不为其所动,而是做到了真正的抽离与旁观,开始理解所谓的正义与邪恶没有边界,只不过执迷不悟地一头栽进命运,认为有永恒的真理。
阿月和天蓬的感情,在当初看书时哭的稀里哗啦,看着荧幕上的人,俊男美女,却怎么也不是我心中的阿月天蓬,星河也不是星河,誓言也不是誓言。
至于孙悟空,不过就是我们平凡人角色中的一个,可能这是最接地气的孙悟空了吧,“从今以后,一万年,你们都会记住这个名字,我叫孙悟空”,又谁不希望人生在世走一遭,哪怕能有一个人记住自己的名字也好,又有谁不希望得到敢于抗争的勇气,得到和心爱的人一起看晚霞的权利。他不是孙悟空,不是神,不是妖,也不是魔,只是平凡的你我。
可能我只是有点审美疲劳,看见孙悟空与紫霞生离死别再也哭不出来,听到大圣出场的“小刀会”再也感觉不到头皮发麻了,不会激动了,猜中了开头,也猜中了结局。
其实没有多么失望,只是有些失落,40岁的今何在和当时写《悟空传》的人不再是同一个了,看小说的你和看电影的你也不再是同一个了,有时候我们固执的认为自己没变,起码自己没有变成之前自己讨厌的样子,但其实呢,我们在同化中不自知,才需要被从前的东西反复验证,思维的轨迹是契合还是分叉,验证的结果是欣慰还是不开心。
想念踏碎凌霄的孙悟空,想念千禧年后的八年,那时候我们以为什么都会好起来,但是并没有。
抱歉,今天丧丧的呢。电影没什么好写的,但去看是可以的,并不是什么观影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