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跑步这近一年来,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最好的跑步状态有3次。
第一次大抵是去年7月份,那天下班后7点多,我和一个小同事边走边聊,一起步行到四惠。然后他回家了,我就从四惠桥沿着通惠河往东五环方向跑。一口气5.5公里,半小时下来,竟不觉得累。那是我开始坚持跑步的第3个月,那期间的平均速度在6分钟。所以,那是自跑步以来最好的状态了,我甚至以为此后也难再有。事后想来,估计是跑之前跟同事健走的那3公里,让身体做了最好的热身训练。
第二次,是9月份我从宁波出差回来后的第一个周二晚上,我通过app报名参加一个跑团的常规跑。下了班我就骑单车去了朝阳公园。跑团有热情的带队教练,带大家一起做难度递增的动作来热身,然后进公园跑。我因为买门票进去的晚,就快速追大部队,四五分钟追上队后,大伙在有序的跑着,我仍然以原有的速度,然后就脱队了,跑在了前面。那是第一次在朝阳公园的跑步道夜跑,由于不熟悉路线,就紧跟着一个肌肉男跑,他的速度是比较快的了,我也不停步伐,奋力前行。只听得手机app不时地播报里程数和用时。清楚记得,那天晚上跑了11.11公里,用时46分钟。那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状态!出公园后再次跟着教练做拉伸运动。整个人累坏了,接下来的三四天都觉得肌肉酸痛。
第三次,当属今天早上。我早上出门早了几分钟,就打算跑个五公里,然后再骑单车去公司。刚跑一公里,那位我经常见到晨跑的同龄人出现了。他放下单车,跟我一起并肩跑起来。我们一边跑一边询问彼此的情况,在红绿灯口还互留了微信。彼时他跑在了前面,然后我跟上;再一会又是我跑在了前面,然后他跟上。双方都在有规律的呼气、吐气,都在努力奔跑。累,但也不是特别累。毕竟刚过完年开春这多半个月,大家跑的次数也相对少。到朝阳公园地铁站我俩分开。我要改骑单车上班。这时,我跑了6.66公里,平均每公里用时4′23″。3月迎春跑,这算是一个好的开头了。
当然,最令我激动的时刻,当属我和一个伙伴一起在北京老城趣跑小狗图案的那次。我们二人平时的跑步里程都不曾达到15公里。而就在那个周六的上午,满怀激情,我们把心所向往用两万多脚步数,变成了现实。25公里,半程马拉松的距离,我们突破了自我!在最后的500米冲刺时,那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全然忘却了浑身超负荷运动的疲惫。
我发现,最好的状态,往往不是自己一个人创造的。在跟同伴的合作过程中,大家同心协力,互相加油,才能创造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