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给父母的建议》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家庭教育的著述,是他从教三十三年的长期探求教育的结果,作为一名有爱的教师,他把自己的心血和全部献给了地球上最光辉的事业——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把家庭教育比作树木的根须,供养着学校教育这颗大树的树干和枝叶。他坚信“家庭是滔滔大海上神奇的浪花,从这一朵朵浪花上能够飞溅出美好。如果家庭没有孕育人世间美好事物的神奇力量,学校所能做的,就永远只能是再教育了”。
不是所有人都要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科学家,但所有的人都有可能会成为父亲、母亲、丈夫、妻子,而家庭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阅读本书时,让我追随作者的思路迸发出许多小火花,其中最有感触的是责任感、自我教育、亲近自然。
一、责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结婚意味着从此你要时时刻刻用思想、心灵、情感去关爱人,先是关爱丈夫或者妻子,然后是关爱自己的孩子。”咋一看,好像很简单。其实很复杂,很微妙,需要用心灵和智慧去细细体会。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是父母会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孩子教育上,而忽视了配偶的需求,没有腾出时间去经营彼此的感情,维护亲密关系。久而久之,配偶会感受到被忽视,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许,高居不下的离婚率也与此有关。
家庭生活中最高尚、最珍贵的财富是父母相亲相爱,为孩子营造出最利于成长的教育氛围。培养出一个大写的人,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独立处理事情,有能力创造幸福,有能力做好想做的一切。
二、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一生的事情,而父母的自我教育是影响子女的强有力手段。正如列·尼·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实际上就是教育自己。”我们常说言传身教,身教大于言传。为人父母者不用告诉孩子在遇到情绪波动时应该怎么处理,他们会从我们怎么对待愤怒、生气、伤心、难过、喜悦、快乐的反应中学会。
比如,父母常常教育孩子好好读书,而自己却从来不阅读一本书。我们叮嘱孩子不要玩手机,自己却盯着手机哈哈大笑。我们鼓励孩子要坚持不放弃,自己却对既定的计划和目标半途而废。
在这些过程中,能期待孩子学习到什么呢?言行不一的双标吗?我们有时会说怎么现在的孩子都不遵守规则,殊不知破坏规则的是大人。古语云“言必信,行必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成于思,毁于随;绝知此事要躬行。”无不在告诉世人,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三、亲近自然
从有人类文明开始直到现在,周围世界,首先是自然界,一直是人极为丰富、取之不尽的思维源泉。我们在不会说话时,就能通过眼睛去观察周边的世界,当人们对我们笑,我们会跟着咧嘴一笑。当人们对我们生气,我们会心生恐惧。所以,从孩子有意识时起,父母就应该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留心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强调的就是观察和实践的重要性,观察的能力,发现那些一眼望去没有什么特色的事物的能力,是支撑思维翅膀飞翔的空气。
幼年时从周围世界看到的东西越多,提出的问题越多,孩子的眼睛就越明亮,记忆就越敏捷。所以,父母要利用每一个机会帮助孩子在认识世界这条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去。和孩子一起去田野,去森林,去公园,去各种自然景观中发现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父母的责任,就是把一个幼小的生命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人,在探寻生命和自然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成长,发光发热,成为照亮世界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