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宜居宜业,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广大农村群众的热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到2021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具体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要建设好美丽乡村。
一要注重加强产业建设。要把产业发展当做美丽乡村发展的源动力。要利用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等新型思路,不断增加群众收入。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要注重做到科学指导。要对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在摸清探明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个村庄的定位,如:历史文化村、民俗特色村、少数民族村等,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的原则,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体现文化特色。
三要注重发扬示范作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一哄而上,大干快上。要制订美丽乡村建设长期规划,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别具特色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有民俗文化特色的精品村,由点至面的逐步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
四要注意深挖文化要素。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提升村庄的文化品质。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古建筑,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掘;注意深挖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做好文化宣传,文化传承,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美丽乡村建设既涉及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也涉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点多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让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稳妥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