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是7:30入学,而我却在7:10就早早走进四年级二班教室,不仅察看多媒体使用是否顺畅,重点是想和54名学生见个面。
作为第一次见面,我非常期待,更是心中充满了欣喜,动不动就向学生们投去温馨可亲的目光。然而,我的一份热情却根本勾不起任何学生的好感,他们不是选择漠视,就是不屑一顾,甚至是懒得理我。有些失望的我,不得已选择主动出击:“你好,叫什么名字?”有的学生拿我当空气,无视我的存在,更对我的话语听而未闻,只管急匆匆地找自己的座位;有的学生不耐烦地抬起头来看我一眼,然后毫无表情地闪离,似乎心里在嘀咕“这是哪里来的人,好讨厌!”还有的学生气呼呼“哼”的一声,好像我是同学家长的样子,埋怨道“怎么还不走呀!”等最后一位同学来到教室时,她看到其他同学都找好属于自己的位置后,面对着我的问候才不得已回答“我叫XXX,你是谁呀?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敢情我是来闹着玩儿的?难道就不多想一下,开学第一天谁会无缘无故持久站在教室里陪伴学生呢?根据学生们“赏赐”的见面礼,我不由得陷入到沉思中。
学生日常实践少。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从三年级“解放”过来,年龄小,见识不多,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加上平日里不善于仔细考虑,一着急就头脑空白、啥也记不得了。特别是在学校里老师说教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习过的内容,由于大多是知识层面上的内容,没有过多到日常生活中去践行,自然就导致应有的文明礼貌跟不上步伐。特别是待在家里一个暑假,学习的内容又没有充分得到验证,大多亲戚朋友也不在意学生的文明礼貌是否到位,所以导致了心理上的懈怠。
文明礼仪不到位。全班54名学生中,没有一位学生主动向老师问好,这份数据不得不令我失望。记得今年初担任六年级一班班主任的时候,也是出现过如此情况,但50位学生中总还有3位学生给予我一个尴尬、善意的笑容,总不至于那么地无趣、生硬和呆板。虽说这份数据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忽略了文明礼貌内容,不仅是教师忘记了提醒,家长也忘记了嘱咐,的确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美六会”认知浅。学校凝成的“三美六会”课程体系中的“会爱”课程就暗含着日常基本礼仪教育,而且文明礼貌是学习内容之一,更是课程的有效延伸。但近年来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的理解不是特别充分,在引导教育学生中未能给予恰当时间去体验,学生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是做到了“水过地皮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一声“老师好”不难,难就难在是否引导到位。于是,在充分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前提下,我号召学生们以善意的笑容主动向所有老师问好,把我们应有的基本礼仪“找回来”。这不,下午上课时,凡是见到我的学生都纷纷说一声“老师好!”即使是在校园里遇到,他们也不由自主地向老师问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放学路上他们也积极主动且大声向老师问好,尤其是那善意的微笑,让每一位老师品尝到了为人师的味道。
“礼者,人道之极也。”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们,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文明礼貌,力所能及的为他们创设体验的机会,并及时辅助他们的理解,让他们在“礼与学”中获取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