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豆腐不是豆腐,是老家农村的一道家常菜。因其制作工序 简单、食材易取。故美其名曰懒豆腐。
中秋时节,黄豆已从地里收获入仓,菜园里的白菜和萝卜也刚刚扑满地面。这时,是制作懒豆腐的最佳时节。 傍晚,母亲从缸里舀出两碗黄豆倒在簸箕里精挑细选,在双手轻轻晃动之间,外形滚圆的黄豆顺着簸箕滑落下来,而一些干瘪的则留在了簸箕里面,挑选出来的黄豆漂洗干净后还要在水里面浸泡,让它充分吸水发涨。
早上起来,我发现黄豆在水里浸泡了一晚上已经涨大了一倍多,有些黄豆皮已经撑破散落漂浮在水面上。母亲在菜园里剔了一些白菜和萝卜,去根后择洗干净,在开水锅里淖去菜里的水分,然后捞出挂在绳子上沥水。
邻居婶子家有个小花磨,左邻右舍平时磨粉浆或磨豆浆都去她家磨。小花磨经过长年累月的研磨,棱角已变得很圆润。我用力拉动磨盘,母亲用勺子在盆子里舀出黄豆和水,有节奏地添进磨孔里面,黄豆在磨盘的“嗤嗤”声中经过挤压,瞬间洁白的豆浆和豆渣顺着磨盘的缝隙流了出来。
做豆腐是要滤豆渣分离豆浆的,而做懒豆腐则不用这么麻烦。直接将豆浆和豆渣连同事先淖好的白菜和萝卜缨子一起倒进锅里。为使味道更加鲜美,母亲又放入一些黄豆和花生米,然后在灶堂里架柴烧煮,煮制过程中为防止粘锅,母亲还不时地用勺子翻搅。待锅开水滚后,加入石膏点兑,豆浆遇石膏后瞬间凝结成豆腐状。这时,懒豆腐已初成形,菜是菜,汤是汤。
将懒豆腐用笊篱捞入筐中沥水,母亲又在锅里倒上油,放入少许葱姜蒜等佐料,然后把懒豆腐倒进锅里翻炒,片刻功夫,豆渣包裹着青菜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夹上一口,豆渣的鲜香,青菜的脆爽,那滋味,啧啧啧……。
那时,我们吃饭都在院子外的路边,谁家要是做有好吃的,都会端出来共同分享。我盛上一碗坐在门外的石头上,这时左邻右舍都会过来夹上两筷子尝尝,眨眼功夫,一扫而光。
懒豆腐一顿吃不完,下顿再回锅添油翻炒,炒的次数越多越入味,回锅的次数越多越干香。以至于农村有句俗话叫:“懒豆腐炒三遍不给肉换。”
懒豆腐它的卖相不好,很难登上大雅之堂,在众多山珍海味中,更是很难寻觅到它的影踪,虽然它其貌不扬,但却令我一直惦念不忘。
若要问我生活的美味在哪儿?我想,它就在炊烟袅袅的平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