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教方法的文章,他们的标题里会说“最好的XXX方法”、“最完美的XXX方法”,文章中确实也用事实证明了这个方法好。然而真正去用后,发现这个方法并没有那么好用,这是为什么?该怎么办?还有哪些相似的情况?下面小编给大家一一道来。
为什么别人用着好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我?
这是因为,脱离背景去谈一个解决方案那是不可取的。在那个背景下,那个解决方案也许是最好的,但是在另外一个背景下,那就不一定了。
比如,网上有很多讲产品经理能力模型的文章,但是差异很大。为什么不同的作者会写出不同的能力模型?到底哪一个才是最好的?
其实这些作者写的都没有错,是因为那是在他所处的环境下最好的能力模型,只是他们没有交代清楚背景,或者是我们没去思考他们所在的背景,所以让人产生了困惑。
如果你真的去了解他们的背景,会发现,那个把对“熟悉技术”看得重的作者,是因为那个公司的产品是偏技术的;那个把“领域知识”看得重的作者,是因为那个公司是做垂直领域的。
该怎么办?
所以,当看到一个别人用着好的方法时,不要立马就去用了,而是等一等,去思考这个事情的背景是什么?这个方法真的有普适性吗?要怎样调整才会适合我?
还有哪些相似的情况?
其实工作中、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思考事物的背景。下面我来举几个例子。
例一:收集用户的需求。
用户说,我要喝水。如果你就给用户了一杯常温的水,那体验也就一般般。如果你去了解背景,是在一个很冷的冬天,那你就可以给他一杯温热的水,那用户体验就更好了。
例二:理解一个从文章里截取出来的句子。
有一篇文章为了证明A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引用了一个调查里的数据 “60%的人表示很喜欢A产品” ,这就是从一个文章里截取出来的句子。如果你深入去了解背景,你发现,这个调查吸引别人参加调查的方法是:参加调查即可获赠A产品。那么你就会知道这个数据不是那么的准确了,因为会被这个奖励吸引的人很可能大多就是喜欢A产品的人,并不能代表整体的市场。
例三:别人推荐护肤品。
有一个朋友跟我推荐护肤品,她说她用着好,皮肤变得可光滑了。这个时候可不能屁颠屁颠的去买。要去了解背景,我了解到这个朋友是油性肤质,她最近开始运动,睡得更早。那就不能全然的确信那句话了,因为我的肤质跟她不一样,适用她的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再者,也许她皮肤变得更好不是因为这个护肤品,而是因为运动。想到了这些,就不会浪费钱在这个不那么确定的东西上了。
总结
当看到一个结论时,不要马上就信以为真。而是,等一等,思考、探索这个结论的背景是什么?这个结论是否真的如表面看上去的那样?有没有什么限制条件?再想哪些是可以为我所用的。那么,不管是工作上、生活上,都可以变得更加理性、更加从容了。
一些小小的感想,谢谢大家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