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长久的命题,下笔之前犹豫再三,怕自己写不好这个命题,但总感觉自己的成长和书有着不解之缘,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积累,反倒更喜与书为伴,明心见性,不让自我迷失。
出身于农村家庭,父母皆是普通的劳动者,但对于我和哥哥的教育很是重视,从小督促我俩好好读书,出人头地。但事与愿违,我不是一个好学生,学习成绩更是让他们颜面尽失,因此恨铁不成钢的责骂自不会少,我也就是听听而已,不解其深意,现在想来也有遗憾,辜负了他们,也辜负了自己。童年生活艰苦,但家中书却不少,因为三叔是老师,家中便有了成柜成柜的书,未入学堂识字不多,没有几个可以看懂的,但也时常胡乱翻阅。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三叔在各种书中作的批注和读书体会,或是写在扉页的金句名言。三叔读书自不少,写的一手漂亮的字,硬笔、毛笔书法无不精通,童年记忆里总有不少人上门求字,春节更甚,村里的春联几乎多为三叔书写。我和哥哥就在边上伺候观摩,个中乐趣,妙不可言。
小学一直跟在三叔身边随他在各个小学就读,也时常翻阅三叔的备课教案和书桌上的各种书籍,还有他从学生那里没收上来的连环画。哥哥早我几年入学,时常有各种书让我读,两兄弟相互争抢,无不热闹,记忆最深的事便是三叔案头的一本线装本的书,很有陈旧质感,三叔也常常翻读,出于好奇,我也拿来翻看,却是全然不明其意,上面的字也不识几个,但扉页三叔写的字却让我至今难忘,硬笔书写的繁体字,当时不认识那四个字,直到多年以后才认识,那便是 “博览群书”这四字,那时这四个字便印在我的心里,后来我便猜想那或许是三叔的理想,当时便对三叔肃然起敬,视为榜样,立志也要博览群书,这便是童年对书记忆,至今不忘啊。
接触小说是从初中开始,班级中陆续有同学开始读小说,我便是为首的那个,各种古典、武侠、言情纷纷登场,同学之间相互借阅,校外书店借书更是家常便饭,后来书店老板见我都不要押金,喜欢那本拿走便是,三两日便还。课堂上、被窝里看小说就成了一种乐趣,自此便荒废了学业,成绩也越来越差,但我全不在意,还是钟情于读闲书,仿佛对此乐此不疲,中考之后自然进入了三流高中,但读书兴趣不减反增。那时父母都在外漂泊,每月都打生活费给我,除了吃穿用度,剩下的便全买了书,我已不止于借书,有喜欢的书便直接买了,方便时时品读,那时的状态便是喜得一书便通宵达旦直到尽兴。当时已不喜武侠、言情、只钟情于文学大家的作品,对江湖恩怨,儿女情长的故事已无兴趣,只专注于文学和历史,不分中外,也不分古今,个中乐趣,言之不尽啊。毕业之时,积累的书已不计其数,书桌和床头早已堆的满满当当,最后收拾了自认为重要的一箱之后,其他的全部赠与好友和同学了,心中很是不舍,但我也带不走,只好如此了。随着高中生活的结束,我的读书生涯也告一段落了,之后便没了这样的读书状态了,无不惋惜。
时代的发展,生活中充斥着各种电子产品,也便有了电子阅读,但我还是不能习惯电子阅读,可能童年纸张书籍对我的影响,就连写作我也用不来电脑和手机,面对它们我全然写不出东西,进入社会工作,读书的时间和兴趣也便少了,一年也就读个三五本,全不及以前,心中自是唏嘘感叹,前些日子时间闲散,便多读了几本,感觉良好,体会也颇深,我虽不是什么大家文豪,文人骚客,但却对这书如此钟爱,自读书以来,也有些许体会,些许顿悟,这书也替我解了诸多心中迷惑和惆怅,使我身心舒爽,通透明亮,更欢喜与他为伴,虽未成书成传解惑于世人,却也独自品的其中味道,既然有此情缘,我便持之以恒,现之大道,现之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