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国家、下到个人成长,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开放包容,所谓兼听则明,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从世界最穷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而个体想要成长迅速,非多元交流、拓宽认知不可,尤其是向比自己厉害的人请教学习。
国家、企业、做人都是如此,相较于传统的家族式经营企业,有眼界、胸襟请外来的精英参与管理的企业发展就会突破局限,获得更大的空间,一切成长都是以人为本,国家靠贤才,企业靠人才,个人靠同侪。
从这个角度看,多学一门外语就是为了更好的和不同种族、文化的人接触,现在的科技已经可以跨越语言障碍,交流、合作不成问题,但为了更长远的、深入的发展,还是要自己学习外语,因为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思维逻辑,只有深入了解掌握,才能让人更有亲近感,更容易获得信任基础。
在昨天的场景实验大会上,杨澜女士分享的主题为“一个文科生的人工智能之旅”,作为资深媒体人,意识到人工智能带给这个世界的冲击之后,深入一线采访世界最顶级的智能专家,获得一手的最前沿资讯,我有幸获得机会请教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这次科技和智能带给世界的冲击前所未有,可能会重写社会运行规则,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作为父母,该如何教育下一代”?
杨澜女士结合自己的经验(看来平时也没少有这方面的思考)以及对位于世界顶层、各领域的精英的采访,给了我长达十分钟的建议,最核心的就一条:世界变化太快,我们为人父母要不断的学习,用实际行动为孩子做出表率,和他们一起成长。
其他的如保持积极乐观和平和心态,以丰富的情感和亲和力对抗机器的冰冷,让所有和你在一起的人都感到快乐,这些建议以杨澜女士那种明媚的语调娓娓道来,让我很是感激、感动,无论事业、地位、成就如何,在为人父母这一点上总是有太多的共同语言。
成长没有尽头,太多的人就是因为年轻人挣了钱要投入,投入不是买房,首先是要学习充各原因让自己止步于某个阶段,就此放弃进步,就像之前网上有句很火的话:“有的人在30岁就已经死了,只不过是活到80才离开世界”,世俗名利相比于个人的精进并不重要,最应该投入时间、精力、金钱的永远是自己,让自己置身于积极上进的环境中,于各路精英为伍,走出去,咬牙迈出舒适圈,走上世事变迁的前线,了解最前沿的资讯,让自己努力跟上科技、思想潮流,不被社会抛下,成为落伍者。
连杨澜女士这种风云人物、在大众眼里已经是高高在上的精英,依然会感到焦虑,依然会不辞劳苦、马不停蹄的和世界最顶级的群体保持交流沟通,以自己亲身的体验来提升认知,而且我所知、所接触的大牛老师们都在珍惜分分秒秒,都在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我们普通人还能有什么理由懈怠半分呢?
保持开放的胸襟,吸收不同角度的知识和精神营养,让自己更包容,更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