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年,英锐结课需要做视频,一脸懵的被推荐用MOVIE MAKER,结果一小时的结课播放了10分钟的视频。
那时我坐在新华大厦45层,靠窗,一个视野极好又僻静的工位。
后来,用手机VUE软件剪辑记录小天的成长,对于新手而言,自动卡点剪辑调节时长,极为友好,以至于VUE下线之后我一度不适应,对于一些范范需要大体记录一些片段而言,它是极好的,整个小元素的审美都很在线,这个软件的使用伴随着小天的整个婴幼年。
对于没有VUE之后的时光,拍到的视频就在手机里堆了起来,因为长期负荷超载,我累坏的iphone8就是很鲜明的例子。
后来工作需要,必须剪辑软件,在问询推荐后,剪映是公认对便宜好用的,但是它扑面而来的塑料感视频,和抖音式音乐,我一直不太能接受。但是现实的需要,还是把剪映卸了又装之后放回了手机。
近两日接连的剪辑视频,看到了范而范的流水账视频大家都能出,照片导入插入背景音乐,加上标题,看似非常的简单。对于一个本就二把手的业余而言,这个时候就有了压力,主要是也想做的不一样的心里要求。【一旦我觉得需要精进,就会直接行动去精进,不会等待】
于是就着积累不多的视频剪辑经验,有了一些小小的总结:
1. 主题的选择
有新意、关注度高的主题,基于话题性,噱头的名字就会吸引点击;
朴实的纪实,要有心流,一种自然的发心,即便是较为普通的剪辑大家也会愿意看,因为真实,即便点击量不多也不必遗憾,可当视频记录留档。
对于日常活动的开展视频,选择空间不大,但还是可以活动前基于安排形式,初步形成一些脚本方向,在活动结束之后,再结合具体情况剪辑。虽然更多的视频,只是在流水,在流水之中通过一些小技巧有新意,让视频的内容真正有可达性,才是更为重要的。
这块就说到视频逻辑的安排。
2. 逻辑的安排
加一些小标题,小弹窗,可以让视频看上去有了分主题,这样做的确是好的。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如果前序脚本不够清晰,没有采集到足够针对性的素材,就会显得为了分段而分段,较为的刻板。这也是在视频拍摄中,为啥要一直拍的原因,因为不确定最后视频的行为风格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在视频剪辑前确定思路,会让视频拍摄中更有针对性从容,我大体需要哪几个镜头】
视频的拍摄,它不仅仅是个技术活,当然有技术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可达】
3.视频的目的
提到可达之后,这是我特别想表达的一个点,我们想规避写官话套话的流水行文,孰不知,在视频剪辑中,到了这样的一块境地。疲于事务之后,真的就会疲于事务,然后自己无意识的被湮没其中。其实视频更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传达某种信息,告知什么,唤醒什么。不同于照片抓取一瞬间的镜头,形成记录。视频是抓取一段,并且你想呈现的想删减的,多或者少都在自己手头鼠标下那一点点。
所以到底是客观的呈现,还是主观的表达,在一念之间。
插个题外话,我觉得这是挺难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确漫无目的,反思到为什么喜欢VUE,是因为我可以可控的主动的选择时长,而里面的片段,可以时长为导向自由的删减,这样的话,信息的筛选和截取,就交到了软件,我可以不掌控,也省得多纠结。但这是极为偷懒的,好的视频,需要掌控,每一帧每一毫秒都浪费不得,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表达。又联想到写文章,好的经典书籍,很多都是短小的,那些夯长的厚书,尤其是现代人写的新书,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找不到重点,就一股脑的都罗列了上去,给阅读的人也平添了负担。
所以,视频要有目的与可达,做到这样,视频的时长也就不必纠结,就着目的,就着受众的习惯或者客户要求,剪辑时长。
4.视频的风格
可以是甲方受众要求的风格,但是更多时候,其实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或者就着主题剪辑视频,要形成系列的风格。风格包含:平铺直叙还是比较跳跃、保守正统还是花里胡哨,会有各种各样的模板样式和范式。最重要的,还是要成为自己,把这些视频道具元素为自己所用,就像写作为用汉字,汉字是元素一样。当然天下文章一大抄,视频也是如此,可以多种借鉴,
5.剪辑的技巧
要包容的看待你所使用的软件,熟悉它的字体、转场、以及特效的方式,我之前对剪映有些抵触,后来发现多少还是有些不够了解,毕竟VUE用了四五年,这个剪映还在磨合,加之它由于功能太多,需要各种划动才能找到目标索引想要的那个。
探索→熟悉→按需取用,把剪映的,变成自己的,与此同时,也就有了风格。
上面都是一些大的方面,说到具体落到实处,做好每一场剪辑,有些少走弯路的方式,也是大体的脉络:
1. 结合主题预设脚本
有了对主题的分析和预设,就可以在视频拍摄中针对性的获取素材,这样有两个好处,减少无效的剪辑【当然没有啥素材是无效的,能做的就是剪辑的时候筛选,拍的过程中,能做的就是拍拍拍,结束后删删就是】。
2. 获取脚本之后的筛选
这分为几下几种情况:一、活动的进展,跟预期基本相符,按照脚本路径,采集素材剪辑即可,当然这种情况不太多;二、活动的进展,部分遵循脚本,就需要结合预设进行调整;三、活动的紧张,跳脱出脚本,那就基于素材,形成新的脚本思路。以上不管是什么情况,都需要在采集素材后重新整合思路。这个很重要,也是容易忽略的一个点。
3. 实际剪辑思路的确定:
我以往的做法是,二话不说先把拍摄到的素材全部导入剪辑软件,总览下时长,然后大体看下,预估下目标时长,就开始卡卡剪,剪到啥样是啥样,慢慢形成了思路。昨天的剪辑,让我意识到,这样很慢,因为面对时间过长的素材,这样做比较低效,花在删减上的时间会很多。事实时,先对采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然后按需选择,这样做前置的分类花费了时间,但是后续选择就可以直接提取,较为方便,适合电脑端剪辑。事实上,比较容易出效果的做法是,活动结束后,先复盘,活动的开展,形成思路和剪辑方向后,再查看拍摄的素材,这样的话,目标主旨性更强,对于自己单一镜头拍摄不够全面的素材,可以询问他人或者后续补拍。
4.视频的剪辑
最后到了视频的剪辑环节,结合主题、系列形成风格。
类似那个系列用同类的版式,可以第一次剪辑细致的记录,后续直接索引;
此外,空镜头、转场拍摄、背景音乐等元素的收集也很重要。
好的视频,需要表达的是活动开展得心流,记录开展,同时实现目的得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