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光棍节”的概念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提出的,双十一现在却硬生生地被过成了购物节,成为了“剁手党”们的狂欢。这其中最大的赢家马云让人不得不佩服。
只是学校广播站还记得它作为“光棍节”的身份,应景地从《独家记忆》开始一首一首地放到《依然爱你》,正是吃晚饭的时间,校园里每个人都脚步匆匆,去食堂,去教室,回宿舍。
这天真冷啊,都说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只要裹好冲锋衣问题就不大,而南方的冷是化学攻击,湿冷湿冷的风直往领口袖口里钻,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我们一个个行色匆匆,并没有欣赏音乐的心情。
最后一首是《最长的旅途》,温暖的旋律和轻吟浅唱的风格,那句“一路肆意流浪,还记得故乡吗?”瞬间就击中了我。冻得有些麻木的心慢慢温柔起来,就像手上刚买的烤红薯一样,温暖,并且带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突然想起来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先是普通话考试,然后是接二连三的外教课,好像每个周末都有事,于是原本说好了的回家就一拖再拖。
老爸打电话过来说,降温了,记得添衣服。
想想好像每次老爸打电话过来,内容无非都是“冷吗?饿吗?这周回家吗?烧了你喜欢吃的菜,以为你会回来,天凉了要添衣服,钱不够用就说。”
听的次数多了也就慢慢习惯到无所谓,只是有时会突然想起来,现在细心到甚至有些啰嗦的父亲曾经也是不拘小节意气风发的,他老了。
于是再也不忍用敷衍的语气对待电话那头的他,甚至慢慢贪恋起了家人的“唠叨”。因为正是一遍又一遍繁琐的细枝末节,构成了我无法割舍掉的人间烟火。
于是决定周末无论有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回一趟家。
到了家里,一切还是老样子,什么都没变,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书桌上的杂志还翻开在我上次看到的那一页,院子里的秋海棠不疾不徐地在秋风中摇曳着枝干,爷爷说,邻居家种的橘子熟了。
在家待着,好像我离家的那些岁月都不复存在,而我就在这里,如同从未离开。一草一木,一物一件都无比熟悉,熟悉地让人心里踏实。
很喜欢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曾和学姐聊天时谈到这个话题,她说,恋家的孩子没出息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功成名就似乎和背井离乡捆绑了起来,好像要想过所谓的“百分之一”的生活就必须舍弃掉家里的温暖和温馨,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志在四方地去闯荡。
家是一种牵绊。
只是我仍然觉得,有牵绊是一种幸福的事,或许是受到了较多安土重迁的想法的影响吧,家乡就像自己的根,无论再怎么舒展枝叶,根还是要深深地扎在土地里。也正是因为有了根,我们才能更好地汲取养分,才能在风雨中坚定顽强地屹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有人追求指点江山的气魄,也有人享受止步看夕阳的恬静,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开始踏上了人生这条最长的旅途,但不论是谁,不论什么时候走累了,这个叫做家的地方,都可以让我们依靠,让我们停留休息。
想念家里的饭菜,不是因为多美味,而是因为家常菜里有爱的味道。想家,也不是因为房子有多豪华,只是因为亲人在,便格外舒适安逸。
如果恋家的孩子真的没出息,那就让我一直当一个没出息的孩子吧。
漂泊异乡的游子啊,不论怎样,家里的饭桌上总为你摆好了筷子,等你回来了就开饭。
气温还在降,窗外的寒风中飘来雪的气息,快过年了吧。
图源网络,文章系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
牧笛(简书账号:牧笛):杂志期刊写手
微信公众号:游园惊梦(youyuanmen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