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很多心理学名词表示不理解,“表征”就是其中一个,看完这一章,我倒是觉着,如果想简单点理解,把它读成“表示”或者“认识”倒也可以。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怎么在身体内部、外部,隐性或者显性地去表示、认识、理解一种知识。“知识”的范畴也很广泛了,你记得你刚才读过的一句话,这句话算知识,你记得你上个月看过的电影的情节,这情节也算知识。看起来,知识就和记忆差不多了,我觉得目前来看,心理学中研究的这些对象,确实可以这么理解。因此并不是只有牛顿定律才是知识,一切你可能应该记住的那些,都可以被认为是这里的“知识”。
这一章写作的逻辑是,首先把“知识”这个范畴界定了一下,跟我刚才理解的,大同小异。然后分三个阶段把【最小认知单元】【各种认知系统】【具有分类汇总性质的较高级的认知】分别介绍了下,其中以大量的实验为事实依据。
这章的结论是:我们的认知有时候依赖于抽象的概念,有时候又依赖于已经存储在我们脑海中的一些样例,还有些时候好像这种认知是天然的,可能是依赖于基底神经节(Ashby & Maddex,2005)。
具体三个段落讲述的:
最小认知单元
- 是概念关系图帮助我们形成认知,这些元素是非知觉的,就是存在大脑中枢中的意义。
- 双重编码理论和知觉符号系统认为,信息的表征要靠知觉,例如语言、视觉
具身认知
- 具身认知的意思是,我们的认知来自于身体和外界的互动,依赖于身体带来的各种体验,是属于知觉符号系统范畴的假设。
- 但是这种认知过程的发生,又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 通道无关假设:人们通过中枢抽象系统,加工来自于知觉的信息
· 多通道假设:来自知觉的信息,可以互通,直接引起动作
概念知识
- 人们很多时候会使用语义网络(类似于树状图)来存储知识,每个节点上有若干属性,根据这些属性来判断知识
- 有时候使用图式来表征知识,一类事物属于哪个大类,自身有哪些组成部分,分别有哪些属性,属性的值又是什么
所有这些假设都是真实地在研究中被发现的,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思想中·······
有这样一个人,他能记住看过的电视剧每天播放的日期,却不能够记住历史课本中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呢?期待同仁的回答。
知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