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Tee桑,一个画画,摄影和写作的准自媒体人。
料理了三天,也已经不会手忙脚乱,能相对合理的分配时间,建立适合自己的早起SOP。
比如:早起先拉开窗帘打开音乐,来到料理机边,放置食材开启自动料理,然后可能会烧壶水预备冲个挂耳或手冲咖啡。然后再洗脸刷牙。然后手冲咖啡就要磨个豆子啥的,或者切个水果。
早饭的时候可能会预想下中午晚饭吃啥,看看身边的食材,没有的就边吃早饭边写个小纸条,11点多出门采购下。
料理的时候不会的料理会看下『下厨房』之类的参考,准备好食材,然后临场发挥。我知道很多时候,好吃和健康是没法很好兼容的,而对于我来说,料理的过程的幸福和快乐感要远远大于结果,因此,我还是优先会考虑健康,比方少油少盐尽量不添加糖,有时候会稍微兼顾下拍照的色面。反正做菜半小时吃饭五分钟,但相比十年外卖的经验,自己做的太安心了,也基本不会踩坑,也不会多余啥一次性餐具麻烦,环保些。
至于最后的洗碗,如果有心情会吃完稍微歇下就洗掉,又或者以歇的状态来洗碗,避免自己看到堆着的很多餐具产生消极倦怠情绪。跟画画运动一样,一旦开始5分钟就容易完成接下来的一切。洗碗也是~就怕看着不想动~
然后利用记录和分享增加一些料理的仪式感,给自己也算打打气,料理确实花时间,但跟画画运动一样,不去做料理光看菜谱是没法获得肌肉记忆和实践经验的,还是要亲力亲为才行,食材和餐具只有用起来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而这也是我断舍离的过程,物品对我来说有没有用只有通过当下是否会用到来检验。准备每月底来检验自己的物品的利用率,再做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