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话:“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其实,不仅只有母亲对孩子的身体疼痛能够感同身受,我们普通人之间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当你看到有人受了外伤,鲜血直流,或是看到顽皮的孩子被门夹了手指而嚎啕大哭时,你是否会不由地心里一抽,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的同时,也伴随一阵阵不适之感。为什么看到别人疼痛感就好像自己疼痛一样呢?
《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这本书就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原理,意大利科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及其团队发现,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一种神经元,它们能让观看者在脑中直接反映出他人的行为,就好像一面镜子能直接反射出别人的动作。同时,观看者也觉得自己在做同样的行为,体验到这些行为带来的感受。这种神奇的神经元被称作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有了镜像神经元的存在,除了开头提到的疼痛这种感受之外,很多其它的感受我们不必亲身经历便可以通过他人的行为获得。
《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的作者是意大利科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以及意大利知名记者安东尼奥·尼奥利,贾科莫·里佐拉蒂是国际知名神经科学家,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猕猴额叶和顶叶皮质的镜像神经元,是神经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本书以两人的对话展开,向读者展示了一场跨学科的思维碰撞。从贾科莫·里佐拉蒂的科研之路开始到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以及镜像神经元在多领域的重要意义几个方面入手,让读者对镜像神经元有一个很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重点来看看什么是镜像神经元以及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在自闭症治疗方面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镜像神经元
里佐拉蒂团队在一次对猴子的研究中发现,有一些神经元既会在猴子完成动作时激活,也会在观察员完成相同动作时激活。这些就是镜像神经元。
我们看一个例子,约翰看着正在摘花的玛莉,他晓得玛莉在做什么(把花摘起来),也晓得她为什么要那么做;因为玛莉对着他笑,他认为玛莉会把那朵花当礼物送给他。这个简单的场景只有短短几秒钟,但约翰几乎瞬间就晓得发生了什么事,他究竟是怎么办到的?为什么他可以毫不费力就了解玛莉的举动及意图?
脑中的神经元网络,一般相信是储存特定记忆的所在;而镜像神经元组则储存了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这种特性不单让我们可以想都不用想,就能执行基本的动作,同时也让我们在看到别人进行同样的动作时,不用细想就能够心领神会。约翰在瞬间就理解玛莉要将花摘下来这个举动,是因为这些动作不仅发生在他眼前,而且也在他的大脑中实时模仿着。
然而,约翰又为何会认为玛莉会把那朵花当礼物送给他呢?将花摘下来之后,玛莉也有可能只是将它送到自己鼻尖嗅闻,或者会将花送给另外一个人。玛莉的笑给了约翰一个线索,让他迅速明白了玛莉的意图。科学家们发现,镜像神经元除了能让人们对观察行为产生直接的理解之外,还能分辨动作相似、但目的不同的行为,而对行为的意图有所了解。
镜像神经元分布十分广泛,在两个大脑半球的重要区域都有分布,包括运动前皮质和顶叶皮质。镜像神经元除了能帮助人们理解明白看到的行为之外,也能帮助人们理解明白听到的声音,从而知道发生了什么行为,进而体验到相对应的感受,这种镜像神经元有另外一个形象的名称,叫视听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将基本的肌肉运动与复杂的动作意图一一对应起来,构建起一张巨大的动作-意图网络,使个体不需要通过复杂的认知系统,就能直接了当地理解其他个体的行为。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表情或者经历过的情感状态,镜像神经元就会激活,让我们体验到他人的感受,走进别人的情感世界。
自闭症-破碎的镜子
如果镜像神经元只是从生理层面解释了人们能够彼此分享感受的原因,那么“共情”,这个典型的心理学名词,则是从镜像神经元出发,在情感和精神层面上,分了析“伤在你身,痛在我心”的产生原因。
一位老人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呜咽,他刚刚失去了相伴多年的老伴儿。男孩看到此情,跑过去看个究竟,他爬到老人的腿上,静静地坐在那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老人一下子就觉得好了很多,情绪也稳定下来。后来,男孩的妈妈问他对老人说了些什么,男孩答到:“我什么都没说,只是帮他哭泣。“
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刻,我们的机体就具备了共情的能力。新生的婴儿听到其他婴儿的哭泣声时,所做出的反应就是自己也跟着哭;在看到小伙伴不开心时,很多仅两、三岁大的幼儿也会做出安慰他人的举动:他可能会把自己的食物、玩具放在小伙伴的手中,并且用肢体语言来表示他的关心。
心理学上,将这种能够感受别人的能力叫做共情(Empathy),主要是指一种能够深入他人的主观世界,感同身受的能力。而自闭症儿童是不具备共情能力的。他们的镜像机制功能是受损的,科学家把它形象地称为“破碎的镜子”。
里佐拉蒂团队做了一个实验,分别让典型发育的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完成两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拿起一块巧克力放入口中;另一个则是捡起一张纸,将其放入身后的一个容器里。然后观察负责张嘴动作的肌肉激活情况。在典型发育的儿童身上,当手刚刚接近巧克力的时候,也就是在抓起巧克力将其放入口中之前很久,张嘴需要用到的肌肉就激活了。自闭症儿童身上则不会发现这一点,直到食物很接近嘴的时候这些肌肉才会活动。另一个动作中,典型发育的儿童和自闭症儿童都不会激活嘴部的肌肉,因为动作与吞咽食物无关。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自闭症儿童理解不了他人的行为以及自我的内部意图,只能对内部之外的思考进行理解。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总要解读别人行为的人生是十分艰难的,所以他们的每一次思考都是一道谜题,自然而然地,在这样的困难面前,他们选择抽身事外,也无法去体会他们的感受,自然不具备共情能力。
但是儿童拥有一个“关键期”,个体在关键期之内有必要和其它个体相互接触。交流刺激和情感刺激的必要性一般集中在生命的第一年,之后这个“关键期”的窗子就一点点关闭。
这个发现为自闭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就是说能够早发现的话,儿童自闭症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莎莉·罗杰斯提出:我们应该和这些孩子保持亲近的距离,去观察他们参与活动时和关注某种事物时的每一个最细微的信号,帮助父母找到一个能让孩子感知、参与的信号,然后协调一致。
所以在孩子年满12个月之前做检查,排除发育中的细微异常现象,能够做到自闭症的早期筛查,如果发现是自闭症,及时介入治疗。这样能使自闭症儿童的状况得到最大的改善。
《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一书向我们展现了神经科学方面的重大发现,镜像神经元,这在自闭症的发现与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也因为有了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人们之间才能相互理解、交流,人类也因此不断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