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老师遇到两个打架的孩子,一个孩子抓伤了另一个孩子的脸。而两个家长截然不同的做法彰显着不同的素质。吃了亏的孩子家长没有指责抓伤人的那个孩子,而是教给自己孩子一些经验和教训,让孩子在处事中学会善良,同时也学会去保护自己,感召他人。我想,这个孩子长大后,一定是一个人缘极好的孩子,因为他有着这样明智的母亲。而那个抓伤别人的孩子,他的父亲可能因着他没有吃亏,所以连最起码的真诚的道歉也没有。那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他可能会因此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或与人相处时只有自我,将来他肯定会十分孤独,因为谁愿意和自私自利的人在一起呢?既然惹不起,那总躲得起吧!于是他被孤立,被排挤。而他又能埋怨谁呢?他的父亲吗?恐怕他也意识不到这一点吧。
其实,班级也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在与同学相处时,学会最初的为人处世。同学之间也会因着性格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对同一件事做出不同的判断,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而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引导。而如何引导,也许又会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而此时,作为孩子父母的处事方式,父母的格局,恐怕就直接决定了将来孩子的格局吧!
今天下午最后一节,是我的课。一上课,同学们就告诉我,说泰的头流血了。我心里一惊,表情还算淡定。看泰,正用着什么纸擦着,也不说话,表情也很淡定,好像伤的不是他一样。“他下课和昌玩,他去打昌时,自己不小心,碰着桌子。”还没等我问,同学们便告诉我是怎么回事了。“他是自作自受,打别人呢,结果伤着自己了。”“他用考试卷纸擦伤口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啥都告诉我了。都说童言不忌,虽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可这帮孩子,还单纯得很,连自作自受的话也不背背人,就说出来了。“用什么擦的呀?考试卷,那多脏啊,快,给你卫生纸。去保健室给你抹抹吧。”我从兜里掏出卫生纸,一面嘱咐他去擦擦。结果保健室的老师回家了,擦药这事就搁置了。等我讲完了课,再次来到他身边,检查一下他的伤口。才发觉伤的很深。这孩子,知道是自己把自己伤了,也不说什么,只是用纸捂着。“回家去看看吧,让医生给你包扎一下,伤的有点深呢!”看到那伤口,我确实心疼。“老师,没事。放学回家我再去看。”他的父母都和别人不太一样,我也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只能坐等放学了。
放学了,我交代他赶快回家去看看。我看他捂着头走出校门。也不知道他去包扎了没有。
这事件中没有纠纷,也就没有谁对谁错。男孩子调皮捣蛋也是天性,这伤口也许会给他带来一个教训,让他在以后的岁月中时刻注意,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