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读书的第一个暑假还没到,单亲老师芳达便邀作为统计课助教的我,假期去她家为她5岁女儿庆生。
从繁华的曼哈顿中城,靠近中央公园的地铁口一钻出,茂密的树荫迎面扑来,在宽阔整洁的人行道上没走几步,便站在一幢豪华的大厦门房前。门卫电告芳达我们的到来。我仰头打量大厦,前面是十来米高、2、3米厚的拱形门廊,以坚石砌成。入内后,仰视大厦,像城堡,又似大坝,奇特的半圆形,环绕中间的草坪,淡黄的墙壁透着沧桑,阳光在几百扇玻璃窗上的反射,瀑布般的倾泻下来。
芳达领着女儿走出电梯,对门卫说,请把我的朋友带上去。又对我挤挤蓝眼睛:我去给女儿买点早餐。她的手掏出钱包时,一张5毛钱的优惠券也从牛仔裤兜飞到地上,她小心捡起。
门卫领我们直上二十多层的顶楼,途中问我见过芳达的爷爷吗?没见过,我说。他今天会来,门卫提高音量:他是这幢楼的主人,亿万富豪,楼的设计者还设计了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号。
我倒吸一口气,朴素的芳达从来没提过此事,我一身廉价的短袖短裤旅游鞋,会不会不合聚会的气氛?只是,这是我最好的家当了。
进公寓门一位高个子欧裔女子招呼我们一家三口。女子穿的干净利落,四、五十岁,看上去像文人,文绉绉的脸上架一副金丝眼镜。公寓是芳达从她爷爷那里租的,我伫立窗前,俯瞰脚下的哈德逊河,闪着波光。挂着各色风帆的帆船,在薄雾中驶近了便浓,驶远了便淡。河对岸的新泽西,朦胧在一片初夏的绿色中。
女子从大厅旁边的厨房端出一盘盘黄黄白白的起司、大大小小的饼干、花花绿绿的饮料招待我们。我好奇地问她是芳达的亲戚还是朋友?她用带口音的英文回答,我是芳达雇来的钟点工,平时帮助照看她的女儿。我说你看上去像大学教授,她脸上现出无奈和悲哀:“我是原南斯拉夫的国民,以前确实教书,一场战争让我的国家四分五裂消失了,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变成难民。”
芳达带回一位长者,介绍给我们:我爷爷约翰。我内心一阵震撼,他与我的想象差太远。约翰个子矮小,上穿短袖白衬衣,有点皱,下着兰卡其长裤,更皱,皮鞋头有些磨损,一身打扮远没有西装革履的门卫挺刮。他看上去约八十岁左右,头发稀疏花白,面容神采奕奕。我保持镇静,不去过多打量他,假装不知道他的底细。悄悄地问芳达,约翰住哪里?怎么来的?“他住新泽西,自己来的”。芳达说。我知道有些美国人90多岁还自己开车,以约翰的身骨,看来完全胜任。
约翰听说我们来自离上海不远的杭州,眼睛亮了,他是做房地产的,一直关注中国的房市,特别是上海。他认为上海的房价会大涨,“你们若有钱,应该去上海投资房市。” 那是近20多年前,我和妻面面相觑,我们既没钱,对房地产投资也一窍不通。我说您可以去上海大干一场。他大笑了:我过90了,如果年轻10岁,可以去。
芳达的生日聚会主食吃的很简单,三文鱼片三明治,便宜的塑料高脚杯里静置着香槟酒。看来众宾客熟悉约翰的极少,大部分时光,他独自一手香槟一手三明治,吃的很投入,偶尔拍拍跑来跑去的曾孙女的小脑袋。我偷偷看他,怎么看,都看不出眼前这个朴素到有点土的老者,与亿万富豪有什么联系。既没司机,也没保镖,更不见珠光宝气,身上唯一引我注目的,是当时流行的翻盖手机。这身装扮,街上一抓一大把,强盗和绑匪无论如何是看不上的。
芳达匆匆走过来,面色困惑地对我说,你从中国刚刚回来的女儿向我要 beer(啤酒),她还没上幼儿园,在中国就喝过啤酒了?我大吃一惊,问个究竟。连英文都不会的女儿,怎么会要啤酒?芳达说我问她要不要喝橘子汁,她说:beer, beer。我想了半天,终于爆出大笑,去问女儿。女儿说阿姨来问我,我听不懂,很怕,就说:不要,不要。不要不要是女儿在新环境下遇到美国人时常用的表达方式。听在芳达耳中就成了beer, beer。
约翰没等聚会结束就先行了,特地走到我们面前告别,笑说,你们要盯着上海的房市啊。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本美国书,名字叫“隔壁的百万富翁”。书中揭示了隔壁不起眼的邻居是怎样变成百万富翁的:努力工作,不攀比,不赶时髦,省吃俭用的钱拿去搞投资。
而眼前的约翰不正是那个低调的邻居吗?不同的是,约翰是亿万富豪。
不久后,我把这次生日聚会告诉在上海的朋友,他们说我好运气,碰上了真土豪,土的很接地气,豪的让人服气。
此文刊于美国中文报【世界日报】上下古今版 2023年1月26日
摄影:夏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