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走路,不追小兔。》
当花费很多时间在打磨技术的时候,
蓦然回首,发现真正带来利润的不是某一种买卖方法而是一支强势的股票。
一个低吸高手,让他低吸一支下跌趋势的股,想必也是九死一生。
而我惯性在龙头股主升浪中选择分歧的时候低吸,所以我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我也是低吸做的比较好。
殊不知,在龙头股主升浪中,低吸、追高、打板的交易者大家都会觉得的技术无比牛bi,大多数人都忽略了是选股本身才是盈亏的根本。
道在前,术在后。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
补涨,补涨概率低,而且很快;
==
高低只是表象,切换到另外一个龙头才是本质。
如果没有另外一个龙头怎么办?那就不切,不做,空仓等着。
==
下一步就是等待大盘指数企稳,观察做多资金选择哪一个方向开始突破,待到指数、情绪同步共振走强的时候,
市场的主流板块领涨股就是下一阶段龙头股的重点备选对象。
==
市场的赚钱效应在高位股,我们做高位股的接力;
市场的赚钱效应在情绪接力,咱们就做接力;
市场有主线板块,首选在主线板块内选股,享受集团作战的优势。
赚钱效应在哪里,亏钱效应在哪里是每天复盘需要分析的。无脑硬怼高位股,
无脑做情绪的弱转强等等这些固化的思维和战法,很快就会把账户打残。
==
每一轮调整都是筛选强弱的好机会。大盘下跌我不跌,大盘横盘我上涨,大盘上涨我起飞,这就是强势股的典型特征。
技术面、情绪面出共振买点。指标只是形,超脱指标找准逻辑的根本,一通百通。
总之,最强、唯一性是资金的主要去向。分歧日抗住分歧,在次日情绪回暖时就会享受情绪的高溢价,此乃:弱转强。
==
首先,跳出原点看高低,高低不是静态的高和低,而是站在整体框架和未来框架去重新定义高低。
在这种框架下,追高有时候不是在高处买,而是在整体框架的低点买。
其次,坚持龙头信仰。
敢追着买股,买最有上涨气势的股,彻底解决内心深处的恐高症,彻底拥抱强势的事物,知行合一。
再次,超越高和低,一切的目的是奔向强,奔向第一性事物,不再纠结是高处买好还是低处买好。
最后,定龙水平提高后,重新把自己的买点降下来能够在低处就发现龙头,不再刻舟求剑在高处等它。
==
除了主升,其他都是震荡低吸,大跌的时候做一次,其他时候留个底仓就好了,
==
短线交易最主要的就是灵活。上升期做他,震荡期除非是大跌,其他时候可以做阶段领涨股。近期的鸿博、兆龙、金桥都在做。对这种大牛股,保持关注,不同时机按照不同的模式去做,没必要一直死拿不动,万一走不出来,不耽误事吗
==
《花非花落》
我觉得做主线周期适合大多数人,容易复制。老大说的聚焦主线,低吸核心,其实就是主线第二,三阶段典型的操作模式。第二阶段典型的模式是第一次大分歧上车。第三阶段若是走成高位振荡的走势,就是高抛低吸,利用核心股的振幅盈利,这个模式是很容易复制的,老大选择了最容易复制的模式布道。但是要想真正要悟道,只能说是建立在对周期的理解之上了。所以大家问我的模式,我都不知道如何去表达了,因为模式,战法都只是术,真正悟道是需要去理解周期,理解规律,理解市场的赚钱效应在哪里。
==
阶段的核心股,人气股都可以。
擎火:急跌低吸适合这种非龙头股吗?
--- 我的看法:其实这种看法会很害人的,选择多了不一定是好事。
==
核心股主升阶段的低吸都是点到即止,震荡期的个股最好要等急跌或暴跌才安全
==
我们做交易,首选是主升阶段的个股,其次才是震荡的个股。指数如果维持低位震荡,有人气并且主升的标的是比较稀缺的,这个阶段套利为主,主升为辅。指数突破后会把关注的方向集中到主升的标的中
==
家经常在寻找正确的做法,买高了或者卖飞了都会懊恼不已,其实预测走势本身成功率就不高,新股民对选股感兴趣,老股民更看重仓位。新股民喜欢预测,老股民擅长应对。针对不同的走势做好应对方案,通过仓位让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