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的时候,我收到班班的信息,说我是人脉拓展这课的优秀学员,让我今晚分享一下感受。不是我有怀疑精神,而是我真的怀疑自己,优秀学员?假的吧,我感觉自己还没有all in。。。说真的,认识我的人,都觉得我是个挺外向的人,爱开玩笑,也爱笑,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一个内向且自卑的人,开别人玩笑或者自黑都是掩饰而已,其实我一直不自信。
曾经做过Knowyouself的一个生活哲学测试,就是看看你与哪个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最接近,我的结果是斯宾塞。这个学者,我不百度一下都不知道他是谁,不过测评的结果我觉得还是蛮准的,因为我找了家里人来评价这个结果是否与我一致,他们都说很准,唉。。。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好吧,我对家里人也是挺刀子嘴豆腐心。测评结果如图所示。
“不屑刻意与人维系关系”,全中。一直以来的不屑,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吃了无数的堑仍不能长一智。幸运的某天,我在看书时碰上这句“Fake it, till you make it”,顿时醒悟。尽管我内心是不屑,但是我可以装,装成我是愿意刻意维系人脉的人,直到我成为这样的人。这也是我报圈外课程的原因之一——我想改变。
最近看了电影《美丽心灵》,里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纳什,带着精神分裂症所构造出来的3个虚幻人物拿到学术界的最高荣誉。他并没有抹杀他的幻觉,放弃挣扎在幻象中,转而选择投入科研和教学,一直奋斗。
圈圈在小黄书中不也说了,她有社交恐惧症,但是她却能够在满屋子高管的场合演讲不怯场,跟客户谈管理问题的时候自信满满,跟团队头脑风暴时口若悬河。她的社交恐惧消失了吗?没有,她还是讨厌见陌生人,还是不喜欢跟人打交道。不过,她成为了咨询行业的总监,和现在圈外的CEO.
而我,我可以依旧不屑刻意与人维系关系,但这并不是我人脉拓展不了的借口,所以,我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了。
我相信,随便在我们3班选个同学,ta的情商、能说会道的能力和自信心都会比我强,而这次我能荣幸地有这次机会,给小伙伴们分享,可能是我有做:
第一,我喜欢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以及知识点整理,这样可以方便记忆和梳理内容;
第二,我先一步把圈圈的小黄书过了一遍,哈哈,第一遍看的是电子书,一边看一边做思维导图,所以人脉拓展的课我算是提前预习了一下下,现在再看第二遍,纸质书;
第三,为了走出舒适圈,我联系了一位许久不见的朋友,参观他与保时捷合作的汽修教育中心,交流了他对这行业的深刻理解,并且厚着脸皮,通过他,我联系到两位失去联系的朋友,加了他们的微信。其中一个是蒙古人,现在到处云游,他夫人是人大代表,而他姐姐是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教艺术;另外一个朋友是新疆人,她现在在一个新加坡的教育集团里做幼儿教育的运营总监,她的女儿婷婷已经结婚,定居西安。勇敢的一步,让我连接上优秀的他们,不是说要利用人脉,而是知道这些许久不联系的人,一直安好,也很值得开心呢;此外,我答应了那位朋友,我很乐意通过这次参观,帮他们汽修教育中心写一篇推文,这也算是提供了自己的价值和主动帮忙~
第四,明确IP, 不断输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定位自己的关键字,然后围绕关键字,不管输出,强化IP。对我自己来说,我认定的3个关键字是——有思维,能写作,极简。所以,一直都喜欢看书的我,现在利用上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消化书中内容,提升思维力;借助思维力的提升,提高写作的精神层面,并且在圈外课程之前,我已经参加了Spenser新媒体的写作营,在1000多位学员中拿到三等奖,这大大地增加了我的信心,要知道我可是个自卑的人呐。。。因为乔布斯的一张照片,让我走上了极简主义的道路,消除过多的物欲,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这是我一直在贯彻的,也会不断看断舍离方面的书籍和别人的分享,加深强化自己这方面IP, 有机会也会写成文分享出来。
以上,是我有结合所学的内容和自己经历的总结,若对圈外的小伙伴们能有一点点的用处,足矣。
最后的分享,是我曾经改写的歌词(蔡健雅的“遗书”),以共勉。
“十字路的位置 有左右的选择
两边都是未知 恐惧心跳不止
没对错的白与黑 不后悔地踏出
我微笑的一步
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