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多时候都会想
我们真好啊,除必要的刷绩点写作业搞研究冲项目……之外,其实都存有大量自我相处时间。
1.当时间太过悠闲之时,我就想拼命把可利用时间填满,这种状态在两个月以前尤甚。
十一月会有很大的改变是,我不断调整现阶段可供想象的终点——我会去做大量的调研,会询问大量的未知事件,会一点一点甄别我将要构建的世界。
然后又是深深的颓废感。
在对未来有进一步构想之际,我仿佛就已经提前拿到那一种入场券,而显得悠闲而散漫。
没有确定感,让我很难真正做一件事。
那些可能的结局与规划被我一写再写——我反复锚定更好的方向、更稳的路数、更广阔的大道。
因为存有一种筹划,我将自己置于一种"想象中的天空"。而现实中,因为过分丈量起步的位置,我对一切以往正在进行之事充满怀疑。
然后推翻又推翻,很多事情可能已经准备一个月两个月,却在真正做回顾时发现其毫无价值可言。
2."我也会成为一个瞻前顾后的大人吗?"
我问自己。
我好像被一点一点剥掉一些不假思索和过分天真。
首先是人性,对任意人或事的过分真诚让自己仿佛下一秒就要走入一场骗局。我学着拷问、学着警惕,学着说服自己。
其次是对信息的失语。往往一个信息背后可以套出无限的利益纠葛。你以为自己掌握最佳回答,其实也可能只是小概率事件而已。当海量的信息涌上视野,我很难分辨出其中真意。
这让我开始相信,交易市场上,能过渡和存放到交易关系的是一个"理性"的顾客,它所要考虑的不是将自己置于被反水的僵局,而是在选择一手交易时始终留有后手。
3.现在的我又找到新的必做项了。
但是同样的,最为重要的是在海量的信息中编织自己的数据库,而不被可能的异物吞并。
即使是花钱买信息,找到足够信任的商家也是一轮信息筛选。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将自己的日常模型归结为:在不同的信息筛选机制下,匹配个体;匹配之后又进行多轮的信息输入……无论是筛选还是输入。
理智的生活人是不应该缺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