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在要求学生作文拟题时,出示了一个材料。坐在教室后面的我,当时魂魄全在那些稀奇古怪的拟题“方法”上,未曾留意。深夜忽又想起,不免胡思乱想。
材料如下:
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决定为他们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 他们想请一位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
夫妻俩面面相觑,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另外的目标:“……一只小狗的目标?那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得有一个目标。”
夫妇俩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要能看家。 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中财产的守护神。
这对夫妇就是美国的前任副总统阿尔.戈尔和他的妻子迪帕。他们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推而广之,做一个人更要有目标。
作文材料多偏爱心灵鸡汤。这真的很不好玩。
因为不爽,于是想入非非。
1.从对象看:狗能否等同于人?
2.从类别看:狗可驯,人是否可驯?
3.从本性看:让狗成为狗,不对吗?
4.从目的看:驯狗是为了成为“孩子的守护神”“保护财产”,即便成为人类的朋友,目的还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那么,“驯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什么,还是让人成为他自己?
5.从行为看:“驯”字底下是否有真正的人?
6.从材料观点看:做狗一定要有目标吗?狗的目标和人的目标是否可以相提并论?
7.从结果看:狗最终成了“守护神”,这就是“成功”?这是谁的“成功”?
8.从本质看:教育的过程是“驯化”的过程吗?(又想起小王子了,呜呜)
9.从材料真实性看:是不是因为出现了“美国前副总统”,这个故事就真的靠谱?还是借“壳”煲汤?
……
没有料作,没有味道。
这样的鸡汤,倒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