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离开池州前最后打算要去的地方——九华山。因为有名,所以总是不去,你一定奇怪,这似乎有些说不通。我的道理一是名山胜景,见人不见景,不敢去;二是对我佛了解甚少,总觉得佛法无边,不知自己会如何因无知而犯戒,不敢近身。这次有身边好友相劝,真觉得不去九华就白来了池州,终于成行。
阴天。
上山路上经过地藏禅寺,远远傻拍一照,景美,没得说。看着寺里上香人头攒动,我仍旧疑惑究竟要拜什么……
继续上山……
第一站:缆车直上百岁宫
我以游景的心态四处乱看,就是外行看热闹的那种看法。
先生拉着我走到这里,说应该是在这儿,我还没太明白他在找什么,他向我介绍他小时候来山上的时候看到过还没有包金身的百岁菩萨的肉身,我将信将疑,不会是那时候你太小,记糊涂了吧。
手机真是所好学校,搞不明白,就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九华山除了风景秀丽,还存在奇特的肉身现象。肉身,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佛门所谓的“肉身(亦称真身,全身舍利,肉身菩萨)”是指“即生证得菩萨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者。” 《玄应音义》卷六载:“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别。全身舍利即是高僧或大善知识示寂后,其身体虽经年代久远,时空变迁,却未腐朽溃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碎身舍利指荼毗后之遗骨”。《金光明经》:“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只有修到非常高深境界的僧尼,才可以形成肉身。
圆寂之后的大德高僧的肉身不腐是九华山最具神秘色彩的奇迹之一,九华山和尚的不朽真身,据记载已有l5尊,现在供人朝拜的有五尊,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唐代。
百岁宫,是为了祭奠活了100多岁的明代高僧无瑕而建造的。无瑕和尚自幼信佛,曾遍游名山大寺。无瑕来到九华山后,在东崖摩空岭的摘星厅旁一石洞中苦修。无瑕在洞中刻苦修炼,每天只吃一些野果充饥,化城寺里的《血经》就是他写的,无瑕和尚ll0 岁时圆寂,僧徒们于是尊称他为"百岁公"。无瑕和尚死后数年后人们在石洞里发现他的不朽遗体和保存完好的《血经》,于是人们将无暇和尚的遗体装金,建庵供奉,庵名为"百岁庵"。明崇祯三年,皇帝敷封无瑕为"应身和尚",赐庵名为"百岁宫",现在无瑕和尚的肉身就供奉在百岁宫内。
我在网上查到另一个人——仁义师太的贴金肉身,还看到她的生前照,不知真假。
习惯了身边一片白茫茫,就好像除了身边能看到的寺庙之外,再无其它。突然看到浓雾中九华隐隐显露真容,游人们激动地急忙拿起手机拍照。
从百岁宫坐缆车下来后,雾越来越浓,只能看到十米远,要么是世界不在了,要么是我不在了。
大雾是抢镜高手,它一到,就轮不到其他景了。我们只能靠手机地图“寻宝”,“大慈藏寺”是寻到的第一个。其实假如不是这种方式,诺大的九华山,听说有99座庙,我的选择困难症绝对要把我困在地图里了。
地图上又发现一去处——“肉身宝殿”,心里想着估计跟百岁宫差不多,好容易来一趟,不要轻易错过什么……
看到台阶就拾阶而上……
糊里糊涂绕到了一个香烟缭绕、人声鼎沸之处。这么多人,这个地方肯定不简单,溜到一个角落查手机,不查不知道,一查又吓一跳,幸亏没错过,这真是必来的地方,换句话说,这是这一趟来必须要了解的知识。终于明白了九华山被称作佛教圣地与这一尊肉身的关系有多密切。
金乔觉(696-794),系新罗僧人,俗称金地藏,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相传其人"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恶,颖悟天然。"24岁时,削发为僧,携白犬"善听",从新罗国航海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经南陵等地上九华。相传九华山原为青阳县居士闵让和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闵让和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后自己亦随之皈依。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父子。金乔觉来山后,居诠在东岸峰的岩洞里(后人称之为"地藏洞"),岩栖漳汲,过着十分清苦的禅修生活。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长老诸葛节等数人结伴登山,一路但见深山峡谷,荆榛莽莽,寂静无人。到得东崖,见岩洞内唯有释地藏孑然一身,闭目端坐,旁边放一折足鼎,鼎中盛有少数白米掺杂观音土煮的剩饭,众长老为有如此苦修之人,而肃然起敬。于是共同筹划兴建禅舍,供养地藏。不到一年时间,一座庙宇建成,地藏有了栖身之地和收留徒众常住寺内的条件。其大弟子、首座僧用瑜,身体力行,斩荆披棘,率众垦荒,凿渠开沟,造水田,种谷物,劳动自给,坚持苦修。建中二年(781年)池州太守张岩,因仰慕地藏,施舍甚厚,并奏请朝廷将"化城:旧额移于该寺。郡内官吏豪族,纷纷以师礼皈依地藏,向化城寺捐献大量财帛。金乔觉,声闻遐尔,连新罗国僧众闻说,也相继渡海来华随侍。
唐贞元十年(794年),金乔觉99岁,忽召众徒告别,趺跏圆寂。相传其时"山鸣石陨,扣钏嘶嘎,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众佛徒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语: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又称地藏坟。因基塔之地曾现"圆光",故后人名其地为神光岭。
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也幸亏大年初五的人潮高峰过去,不然真应了我的预料——以我的个头儿,看到的大多是人后背。看看前一日池州新闻里这里的样子,哪里还有地方查手机。
黑底金字的横匾为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所书
地藏誓言: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佛经说,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嘱托,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发下大愿,自誓必须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其大悲大愿最胜最广,犹如大地一样,含藏无量善根种子。《地藏十轮经》谓其 “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其尊号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今天于我,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平生第一次,感受到菩萨慈悲之心的感召,祈愿菩萨佑我家人好友平安,祈愿众人得偿所愿,并温柔相待。
只有今天这最后一个去处——白云禅林,是我主动想见的,原因一是听说它比较冷清,二是因为它最初是道观,只因身在佛教圣地,改了。我很想知道它改成什么样了。
乡民提醒我不好找,起初我还不信,旅游之地,怎么会让游客找不到。结果,真是不好找,路边都是原住民的居所,走了好长一段路,我真怀疑我走错道了,折返的时候,居然就开始下雪了,这一天,雾、雨、雪,哪个都舍不得我啊,呵呵。
遇到一个面善的大叔,笑呵呵地说,路没错,顺着石板路走下去就到了,我谢过他,又接着往下走。路边院子里有个大哥在水池洗衣服,路过他家院,就听他在我身后说“你还不快点走,你看看雪要下大了”,赶忙回他一句“别担心,我带了伞,多谢!”。
我极喜欢这条小道,只有我一个人……
隐约看到白云禅林,心里一阵惊喜。在我心里,希望它仍是道观。
直到看到寺庙,后面就是大雄宝殿,我还是觉得,本该是道观的……
记下了门廊上的诗:
风云观世态,水月证禅心。
原路返回。
下山的路上又偷来一处美景
去花台需要坐缆车,只可惜今天浓雾终不散去,想必是在邀请我再来,留点念想。
打道回府。
心里有首诗,只是不知它出处:
佛在心中莫浪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只向灵山塔下修
旅游很辛苦,但是长见识。这也是我写的最辛苦的游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