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七十多岁了,我其他不担心,就担心她老人家有时遇到个啥事别一时想不通,久而久之便憋出病来。所以,无论打电话还是同她面谈,我都拿她当老小孩待。
其实我的担心真的很多余。
暑期回家期间曾陪母亲一起下楼买菜,顺便买了个瓜回去,走至小区门口,碰到隔壁一抱孩子溜达的少妇,她问母亲:西瓜多少钱一斤?母亲答:一元五角。对方就惋惜地说:在前面路对面摊子上的西瓜很漂亮,才八毛钱一斤,你们买的太贵了!我一听,心里立马就不平衡了,急吼吼就要转身去菜店把这贵了近一半的瓜退了去!谁知母亲淡淡地来了句:小摊上的瓜当然比店里卖得便宜,人家租店还要钱呢!卖一块五也不算贵。我当时颇惊诧母亲的通达和开明,想自己在深圳常常是灰头土脸在商场一番血拼把东西买回来了,第二天这东西就打折打的让人要吐血,心态一直在不平衡、不平衡、就是不平衡中煎熬,直到哪天听说自己血拼回的东西价格高出了我的购买价心绪才会彻底平复下来。这就像《一根油条》的小故事:甲在家门口买得两块钱一根,楼道上碰到乙也买了油条,相互就问各自的油条多少钱买得,乙在门口过个街口的地方买的,一块钱一条……于是,甲一天的心情都被这一块钱之差的油条给影响了……我没想到让我这么纠结的浅显的道理,母亲淡淡的一句话,就让我心境豁然开朗!
姐夫请母亲、我和外甥女吃饭,一行四人去新疆餐厅吃拌面,我和母亲各要了份辣的,姐夫和外甥女要了两份同样的,也是辣的,只是他们是过油的,我和母亲的是不过油的。面端上来,四份面的菜一模一样,明显一个锅里炒出来的;但收费时,姐夫和外甥女的就比我们的多了两块,我正准备责问服务员时,母亲说:算了!人家单独炒也不方便,既然取了不同的名字,你们吃的也高兴,我们就按不同的价格付吧!何况碗还得留给人家去洗呢!
经母亲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计较了,也许人家四份都是过油肉哪!人家让我和母亲是不是还少付了四元钱?如此想,心就瞬间宁静。
返深前,照例地与往年回来一样,拿出两千元给母亲说:这些钱你拿去零用吧!我也没带多的。母亲很不屑:我能吃能干,自己都在挣钱,我要你这钱干嘛!我说:你那点低保工资留着以后慢慢用,这些钱用不上可以先存着。母亲马上对妹妹说:我在你这是不是有工资的?妹妹说:有啊!母亲又说:我在你这是不是白吃白喝的?妹妹说:你在这是给我们帮了大忙,你不来,这还成个家吗?母亲就得意地对我说:你看到了!我给你妹妹说好了,在这给她们帮忙,他们付我五百块钱一个月,你妹妹都给我存着,我哪天不想帮她们忙了,我就把所有钱取出来带走,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你还想我没钱用啊!我钱多得很哪!等什么时候我动不了了,该你们拿钱的时候你们还能不拿?
后来母亲硬是没要我一分钱,就把我撵走了。
有时想想,母亲的开明和通达,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这个社会,如果多一些她这样的人生态度,不知道会和谐多少呢!
想起母亲,就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