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学习了解一门知识的时候,惯喜欢将时间作为一个维度来进行参考罗列,以为这样方便我们记忆,但在我们记住与记不住之间,往往丢失了知识本身的营养,跟买椟还珠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中国人接触哲学很晚,基本上到了大学才接触,当然认识它很早,很多人小时候就听说有哲学这么一门学科,听起来无比复杂又玄妙,说的都是些不痛不痒,、不急不躁的问题,跟我今天吃什么穿什么在哪里玩在哪里赚钱没什么关系,都是些无聊的人吃饱饭撑的!你肯定有过这种想法,跟曾经的我是一样的。后来我在真正接触它之后,发现它确实都是些不痛不痒、不急不躁的问题,但却跟我们今天吃什么穿什么哪里玩哪里赚钱有莫大的关联,因为哲学,就在我们生活当中!
我曾经有说过一句话,未来还会在我的别的文章提起,那就是最好的教育,不是一个人被培养了多么强大的技术能力,而是他在接受了教育之后,获得了真正的智慧,懂得了如何生活。而这种优质教育,只能让哲学去完成。为什么我们对哲学这么陌生甚至望而却步呢?我认为绝大多数人在认知哲学的过程中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就是把哲学当成哲学历史来学习。
首先我认为我们的历史学习就是很枯燥的,相信任何接受过应试教育的人都会有同感,尤其文理科分科之后,理科生第一个丢的可能就是历史书。我们学习历史为什么这样枯燥,因为里面有大量的时间线是时间点需要我们来背诵。哪年发动了鸦片战争,哪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陈胜吴广起义是在哪年,三国是哪一年统一的等等,后来我才发现,任何一个大学教授甚至历史专家都无法将人类几千年历史按照所有正确的时间点背诵出来,如果这个人能做到,他就是一部活的人类史集,目前我发现的只有计算机可以做到这一点。那又凭什么要求学生这样做呢?我们在强调时间点本身的时候,就自然忽略了历史事件本身的含义和启示,也让我们将历史学习变的非常非常的枯燥乏味。
我引入历史学习的概念是为了更好的说哲学学习,因为这两点犯的错误是一样的,为什么说历史是因为我们多数人都学过历史感觉过他的枯燥,如果直接说哲学很多人压根都没接触过,理解不到他的枯燥,关于历史学习的内容我会有专门的文章来阐述,这里就不赘述了。
大多数传授哲学的人在一开始就会抛出一大堆的人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尼采、培根、笛卡尔、黑格尔等等等,一方面要表现出哲学这门学科多么多么深奥,一方面要表现出自己多么多么牛掰,你得跟我混这样的。甚至我看到很多哲学类的书籍,尤其是罗列很多哲学观念的通史类书籍,述说观点前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他哪年出生哪年死,一生重要的贡献,七大姑八大姨都是谁,一生去过哪些地方等等,我有时想突然冒昧的问一句,你了解这些干什么?学哲学就是学哲学,了解作者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可以起到加深了解的程度,但前提是我们要先将哲学本身看到。
我认为学习哲学,要从观念本身学起。哲学涵盖的范围太广,一篇文章说不完,但它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甚至认为哲学可以解决这世界上所有的问题,我并非哪一门派的宗教信徒,但我确是一个哲学信徒。哲学定义了很多,如果你此刻感到开心,你就要去寻找快乐的本源;如果你沮丧,那你要先了解沮丧产生的原因;如果你自我感觉聪明,你知不知道智慧是一种美德;如果你感觉骄傲,那你有没有想过,骄傲这个情感或者我们知道这种情绪是骄傲这件事情,是谁告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