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在,需要正视科学发展规律,理性思考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政治学科的发展道路,从而引领马克思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发展。
书籍信息:
作者: 王上海
1987第一版 上海出版社出版
这位当时任上海复旦大学政治系系主任、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国政治理论发展,是我国比较早研究发展当代政治、观点犀利新颖,对政治的形成、发展、体制结构等有许多独到见解。著有《美国反对美国》、《王..集 比较·超越》《国家主权》等书。本书也属于当时新编教材丛书的一部分,个人认为是当时提出比较新颖观点的试验场。
内容简介与总结:
作者在本书开篇的自序中,其实已大体上概述了整本书思想内容,为笔者构建了一个严谨细致的思维大厦。
开篇综述: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都是比较的。只是各人的分析理论不一,比较向度相异。(这句话使笔者在纷繁复杂的理论海中拨云见日,使人能清晰明白研究的目的性是为了搞明白各个政治实体之间的文化、历史、社会差异的由来)
当代科学的发展揭示了一个事实:世界上万事万物均在一种生态——生长的动态平衡之中。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也不出其右。它们在一种生态——生长的关系之中形成和发展,也须在这种关系中得到分析。作者将这种观念具体化为一种分析方法: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的透视。因此,本书的比较分析有俩个基本的向度:一为纵向的比较,从古往今来人类历史的生生息息中探索当代政治的结构与格局;二为横向的比较,从当今人类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政治中寻求政治的规则关系。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中,作者选取了十个邻域进行具体概述、讲解,力图成为后来的研究者们理清当代政治逻辑,解读当代政治现象的工具书、引路书。
第一章:政治时代
本章重点分析当代人类政治生活的历史基点,并详细阐述了政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比较分析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基本政治观点的相同与不同处,基本政治名词的历史由来。最后在本章节末尾得出结论,随着全世界全球化不断加深,人类间交流不断加深,不管当代人类接受与否,政治时代的来临已成为历史发展规律,无法阻挡。(最让我惊讶的是作者当时并没有对社会主义体制未来产生动摇的想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作者不愧为智囊团中的一员,由衷的钦佩他的立场与观点)
第二章:政治国家
本章从国家整体层面分析了作为公共权威的国家在当代社会的作用和功能及其发展;作者将政治实体与国家概念所区分,提出了不同于历史其他时期的“巨型国家”概念。并阐述了经济对一个政治实体的影响力和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作者讨论了国家与公共职能的关系,认为公共职能是国家存在与发展所必须背负起的职责;作者还讨论了盛行的反国家主义,深刻分析其产生背景与发展脉络;最后,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提出乐观的估计,并对社会主义政治学的发展表达了乐观的看法,(全章都在阐释一个观点就是经济发展对政治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发展好经济才能有政治上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有蓬勃生机。在本章末尾还看到了发展全过程民主的观点)
第三章:政治形势
本章从全球各种纷繁复杂的政治形势入手,简明扼要的介绍了全世界现存的几个政治表现形势,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产生、发展的历史因素,作者并没有居高临下的表面各个政治形势的优略,而是表达出政治形势是基于历史-社会-文化的产物,并不是凭空如来,也不会突然逝去;作者提出了比较分析各个政治表现形式时,应注意的几个变量;作者从封建帝王制度的衰落开始研究,又讲到民主共和国制的兴起,然后又说起社会主义的发展变革(认识到社会主义兴起的历史必然性);重点讲了发展中国家里政治发展的规律特点,提出分析这些欠发达地区政治形式应注意的变量。(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我们仍是发展中国家,把眼光重点放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眼里,是今后各项事业的出发点)
第四章:政治过程
本章说明了政治的核心要义,政治是一个过程。只有分析政治活动的功能过程和行为过程,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政治时代的政治特征;政治过程也体现了当代政治活动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起源于古希腊时期,而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降临而发展壮大,在当今社会。政治活动不再是孤立的行为,越来越受到不同政治共同体的影响和交往;而政治实体通过立法机构的形式确定自身的利益;而利益的实现过程同样离不开行政机构的执行(行政是实现立法的手段);政党是当代政治活动中不可替代的利益代言人,它是人类政治发展的一个结果,它的活动影响和介入了政治过程,也控制着利益的实现和分配;而利益集团则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它作为压力集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利益的确定、实现、维护过程;当代西方提出的多元主义政治的倾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人民大众的运动只有在整个社会都发动起来时才会真正作用于政治过程。而分析当代政治共同体要把握每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历史趋势,也要找出各种介入政治过程的基本格局,找出最基本的力量。(精辟讲出政治是一个人为的过程,由于人的复杂性,所以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第五章:政治决策
本章重点说明政治决策对整个政治共同体的决定性和重要性,分析政治体系制定决策和作出决定的机制和过程;决策的制定背后一定有经济学的考量,而科学和工程性的决策一定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相辅相成;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公共政策也会不同(发达国家之间亦有差异),公共政策的形成是一个严肃科学的过程,且会受到利益集团、政党、大众的压力影响(笔者对大众这点有看法,目前大众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媒体上);决策的倾向也一定是带着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在一定的历史-社会 -文化条件下形成的政治体制总会带着这些政治思维去判断政治决策。;政治效能也体现了政治决策的正确性和政治共同体的能力,长期效应更是能看出一个政治实体的眼光和格局(在如今这个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时代,更加弥足珍贵);政策模式也往往有着两种推进模式,一种为渐进式,它是在过去的政策上推陈出新,另一种是在大规模社会变革到来时推出的变革性政策。(毛主席曾经说过:我党受到老百姓的拥护是因为党的政策实行的好。政策是党的生命线,只有维护好党的政策的实行才能让老百姓真正拥护党)
第六章:政治文化
本章分析了不同社会在政治信仰、感情、价值和理想上的差异及其对政治体系的影响。政治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下产生,作用于政治共同体,作者也分析了政治文化的内涵;而不同政治实体有着不同的政治文化,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社会文化的差异上(经典语句:各种政治文化均为一定物质关系的产物),当然在当代社会,各个政治文化也在不断得交流中摩擦、碰撞、影响、融合;大众文化的多样性也一定意味着政治文化的多样性;物质关系仍然是基本关系;政治文化在宏观上与政治体系相互影响,虽然无形,但在现实生活中是一股强大力量;一种政治文化需要有不断的后来者们去继承,它会不断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传播,从而使政治个体走向成熟;政治文化也是一个熔炉,每个政治个体都自己的利益诉求,但政治文化会起主导作用,稳定和发展个体间的关系;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和谐发展才会把握历史节奏脉络。(文化的作用在人的心里制定了一套行为逻辑与准则,对社会、共同体本身的稳定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第七章:政治思维
本章分析了当代政治生活在人类思维领域中引起的波澜,及人类思维对政治价值的思考。人类的人性对政治的塑造,社会越是发展,人类的思维活动就越是发达,所以人的发展问题是当代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而政治思维引领了人类在思维领域的发展,也探讨了人类思维对政治价值的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代日新月异的发展进行时,必须具备宏观的政治思维,才能驾驭和引领国内的经济等全方位发展。
第八章:政治发展
本章通过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西方和东方在各自的意识形态里都面临发展政治的问题,而政治与经济是一对孪生兄弟般的关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对政治不断提出新的解决答案 。 本章还重点批评了以西方为主的一派政治思想体系,认为它没有能顾合理解释全世界各种政治实体的能力。本章还系统全面的介绍了西方制度的发展,用马克思主义者的视角解释诠释了西方政治制度背后的发展逻辑。还介绍了这中国的政治发展历程、中东的政治发展历程。还主要对未来政治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第九章:政治世界
本章重点分析如今经济全球化加深的背景下各政治共同体或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的政治活动和关系。国际上政治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不同,体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各自的发展背景是分析政治实体时必须考虑的决定性因素。在90年代,作者就已经开始注意到大型跨国公司背后的利益集团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治实体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也可能是那时大家研究的重点)。讨论了所谓的国力中应该包含俩种因素(一种为具体确定的:经济、地理、人口构成、军事、自然资源。另一种为抽象的:教育、科技水平、经济、社会结构等等),而政治体系正是运用国力的主体。作者认为不同的历史-社会-文化的政治共同体之间的交流,构成了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环境,也对身处各政治共同体的个体产生了影响。
第十章:政治科学
本章是介绍了政治学科的起源、分析作为一门学科的政治研究的发展、趋向及社会作用。作者也认为政治学的科学化是时代洪流下的产物,政治人类化也是体现政治学这门学科走向经验科学和精密科学的证明。站在九十年代初,作者看到政治学有五大发展趋势(政治学视角再理论化、政治分析动态化、政治学范围国际化、政治学方法多样化、政治学课题多样化),也认为当代政治学有了腾飞的基础和神圣的职责,在文章末尾,作者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再次强调相信人类终究会由必然王国进化为自由王国。
作者作为一名九十年代身处社会激烈变革时代的学者, 体现了九十年代一批政治学科人的深邃目光和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他们科学的政治分析也能够使得国内的政治发展处于一种受控的状态。
ps:作为一个爱好者,本书阅读时间不长,多数在居家隔离期间,于2023/01阅读完毕。
本来想一口气将笔记写完,结果中间是新年假期突然结束,写到一半就要回到工作地点,所以后几章的总结都是对着作者的序加回忆写出的,如果再次阅读的话,可以考虑重新修改。
(2023/04/01进行补充)
由于题材问题,图片就没有了。
下一本都快读完了,拖延症才把这本写完,都快全忘了。
OK,就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