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接着上一篇的话题,我们说,职场做事的核心基础是能力,但是能力不是万能的,脱离了掌控的能力不仅伤人,还会害己,惟有能耐可以驾驭你的能力并达成事情的目标。那么,能耐又是怎么磨练出来的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探讨的话题。
三、能耐是怎样磨练出来的?
在上一节的案例中,我们虽然相信自己的能力,但是考核方案还是卡在副局长那儿了,只要考核组向这个副局长解释考核指标的测算依据以及我们的调研数据,他都会打断我们,显得不耐烦,越解释他的火气就越大。
其实,在领导的感觉里,我们的解释越专业、越精确,在他的面前就越是一种“显摆”,眼中根本没有他的存在,当然是越解释越糟糕。
因此,我们与其一直为自己的能力“分辩”,在能力中转圈,还不如从能力中跳出来,找到办成事情的办法。这个跳出来的操作就是能力之外的东西,那么它是什么呢?
这个跳出能力之外的东西就是识人心、通人性。在职场上,它指的是一个人在办事过程中,能够透过事情读懂人的需求,并运用自己的能力平衡各方面利益关系,从而把事情给办成。这个过程体现的就是一个做人的过程。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体察到了这个副局长行为背后的利益需求,对考核方案作了微调,重新平衡了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才顺利完成了任务。
我们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做人”就是与人好好相处,不得罪人,按照职场礼仪行事就可以了,其实他们根本没有洞察到这些热情周到或者礼仪背后,人们对于被尊重、被认可或者说是存在感的需求,这些才是我们在“做人”时需要把握的人心和人性。
因此,做人不是做“烂好人”,一团和气,也不是独善其身,做到自己的人品不滑坡就可以了。“做人”是在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利益关系中,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它难的是价值输送和资源帮助,并在这个过程中把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打理到位和处理妥当。
所以,做人的过程就是基于人的利益需求,通过做事为载体,摆平各方关系,这样一整套操作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人的能耐。或者说,能耐就是一个人的能力在做人的加持下呈现出来的整全状态。
总而言之,职场“做事”靠的是能耐,而能耐需要在“做人”中不断锻造和磨砺你的“能力”,最后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沉淀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
我们再回到开篇的那个问题上,“如今的职场中,是会做人重要,还是会做事重要?”答案是很难说,因为做人做事本身就是一体的,用易经的语言来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就是体现在你的“能耐”上。
前面几节我们探讨的是职场办事中绕不开的几个操作:做事与做人,能力与能耐。在这些操作中,“能力”指向的是做事的效率,“做人”指向的是做事的效果,而“能耐”则融合了效率与效果,让我们的“做事”产生一个完美的结果。不过,这一切的运作都是基于我们职场办事的底层架构设计,这一点我们会在下一节分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