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中毕业前,有两个从小一直到大的男同学,暂且称之为A和B吧。小学六年我们三个一直是班级的前三名,A是班长,我是学习委员,B是班主任的儿子。
到了初中,我们三个的成绩有了差距,我和B属于前三名,而A大概稳定在10名左右。那时候在农村的初中,只有考第一名的才有可能跳出农门,尤其是一个女孩子,公认是没有后劲,不如趁着机会好抓紧考个中等师范,毕业包分配能够回当地初中当老师。我中考之前好几届考第一的女生都是做的这个选择。
到我中考之前,我的成绩已稳居全校第一,考中师是没问题的,但也不知道当时是因为什么,我突然就不想做老师,非要考高中,为这个事儿我跟父母僵持了好久。因为我放弃考中等师范,在全乡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包括学校的老师都劝我爸妈,不能让我自己作言,因为我还有一个弟弟正上小学,成绩也挺好的。如果我上高中,农民家是供不起两个孩子上大学的,而且最后结果怎么样也不好说。当时有个新闻是“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在小村子里就出现了“读书无用”的说法,几种因素综合到一起,父亲是有些动摇的,还好母亲尊重了我的选择,我至今还是很感激母亲那一刻的坚定。
那一年不只我没有报考中师,我们全校排名前五名的都没报,而A报了。他是所有报考者中学习最好的,理所当然他被录取了。我和B毫无悬念的考上了全市唯一一所省重点高中,那一年我有十名同学一起考到了省重点高中,还有十多名考上普通高中的,当然这当中有学习成绩不如A的,他们没有别的选择,想读书就只能考高中。
高中三年,我跟B过的生活当然不能跟A相比。当我们没日没夜的背公式、刷题的时候,A在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还能经常外出游玩,那时候电话还不普及,我们也不通信,这些都是假期我和B去A家里知道的。虽然我高中的日子过得比A苦,但我却从来没有过后悔的念头,可能是因为我天生太乐观吧!当老师像防贼一样防着我们早恋的时候,A有了他的女朋友,后来跟他一起回去我们乡,如果不是A失踪,他们该是幸福的一家吧。
高中的每个假期,我和B都会去A家看看他,这已是我们三个人之间的默契。说实话,当学习累了的时候,我们三个聚在一起还是挺欢乐的。那时候我们知道的东西更多了,聊天也就更有趣。
那时候的A穿着比我们两个高中生要洋气、精神头也很好,连带着他的家人在村里都感觉特别有面子似的。他去过的地方也比我们多、看的书比我们多,听他噙着笑、慢条斯理的讲他学校的事儿,他对文学作品里人物的理解,我和B感觉自己是没有生活的。
所有的美好终止在1999年。那一年大学扩招,我们一起上高中这些同学都考上了本科院校,有很多都是上的师范大学,而A和他女朋友在这一年回我们乡初中任教。其实这仍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毕竟我们还走在路上,而他已经有了工作。
凑巧的不是我们这帮中学同学都考上大学,凑巧的是从那一年开始实习教师的工资不是月结,改成定岗后一起补发,A和他女朋友、准媳妇要面临半年没有收入、吃住靠父母的日子。其实跟我们相比,他依然是有盼头的,毕竟只要半年他就会苦尽甘来,过上滋润的日子。
8月末我们都去大学报到了,A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当我寒假从千里之外回家之后,等了好几天,等着B来找我,我俩一起去看A。B没来我就跟家里说,怎么B还不来?家人才告诉我A失踪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接受的这个消息,从此A就成了我和B心里的隐痛,我们连走亲戚路过他家门口都觉得不妥,生怕他妈妈看到我们会伤心。
村里人都是A是因为女朋友要结婚,而A的家里不给钱,让他们自己在乡里租房子住,经济压力太大造成的。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再没有人见过他。
那一年我将满十八岁,A和B刚满十八岁。
后记:这是我长这么大感觉最痛的离别。那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我们亦敌亦友、明争暗斗了那么多年,在他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却没能挺过最后那一段黑暗,伤心的又怎么只是他的父母呢?十八年过去了,不知道你在哪儿,过的好不好?
��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