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可以从小学算起吧!我便与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如今大学毕业,十几年的魂牵梦绕,这不断的情结凝筑成为了我如今的生活。
记得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看见学校篮球场上总是有一些人在打球,而我也总会在每天下午放学以后,背着重重的书包站在篮球场边驻足看上一会儿,再回家做作业。每天便是如此,只是旁观。打球人中有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的矮个子,打的尤为灵活,不断变幻的运球动作和突破上篮频频得分。让我心里羡慕,敬佩极了。看的久了,从打球人口中得知,那位戴着眼镜的矮个子叫“6号”。
转眼我进入了初中一年级,一个暑假的时间,我的身高竟然猛增。明显比同龄同学高出大半个头。同学拉着我去打篮球,曾经的那个“6号”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只会看球而不会打球的我,就这样在同学的带动下也开始拍球,运球,投篮了。体育课上打球,体育课下也打球;在学校打球,回家还是打球,放暑假仍旧每天打球。回想起读初中那段日子,为打球真是如醉如痴,如颠如狂。从此开始了与篮球相伴的成长之路。
时光流逝,我步入高中一年级。高中生的生活开始了,学业始终是高中学生的头等大事。而萦绕着我的则是浓浓的书香,还有我最爱的篮球。进入高中阶段,自由的时间不多,但我却把我所有的自由的时间,放在同篮球一起度过。青春期是一个叛逆的时期,人的情绪也总是在变。快乐时,我会去打球;忧伤时,我还是会去打球。我总是对着一颗颗篮球诉说着我当时的苦与乐。仿佛打球时,我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到现如今,我还是很喜欢一个人独自打打球。与篮球结缘,在比赛中我也逐渐磨练了坚韧的品质和永不言败的精神,让我在学习与生活中敢于不断接受新的挑战,这笔财富是在课堂中学习不到的。
那个时候,打球也总有使不完的劲,终日与篮球作伴。每日里,无形中总把自己幻化成乔丹。一站在球场上,心中就充满了一种换位的升腾感。现在想说来可笑,我将要成为堂吉诃德了。也许是“中毒”太深,却也不愿自拔了。放弃午睡,早早的来到学校操场。夏天的中午,烈日毫不掩饰的照射着球场,知了在校园的树上鸣唱。烈日下的我一次次竭尽全力地腾起,去触及那遥不可及的篮圈。因为当时据说要想以后能扣篮,必须在读高中时可以双手抓及篮圈才有希望。为了这一点点的希望,我又起跳了。不过,到现在,仍然只差一点点。-_-! 一次次向那金属圈冲刺的时候,我的指尖都能嗅到那铁圈沁人的芳香。当再次落到地面,只感觉它比那天空的星星还要遥远,还要飘渺。
我忍耐了太久,便没有了君子的风度。一日与球友在一起,想出一些诡计,穿一双高底的气垫鞋,或鼓励指甲疯长一截,去感受那触及篮圈一瞬间的快感,虽不名正言顺,但更多的是兴奋和喜悦。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已出此下策,就痛解这种炽人的欲望!堂而皇之地把一张矮桌放到篮球筐下,先是一段很有NBA气势的运球助跑,在马上跑到篮下的一刻,立即减速。然后,小心翼翼的爬上矮桌,轻而易举地一跃握住篮筐,另一只手竭尽全力的把篮球狂灌入篮筐。最后再做一个完美的引体向上。且不说速度如何,整套高难度动作完成的稳健有力。而且颇有几分乔丹飞身扣篮的味道。飞身下来,在回望那高高的篮圈,真有一种“曾经沧海”的感觉。最要感谢我那些球友们,他们用相机记录下了我那时大力扣篮的瞬间,这张照片当然成了我最珍贵的一张照片。再看它,我便仍能回忆当时的自豪,欣喜和几分幽默。扣篮--从这里看--名副其实嘛!
长大些才明白,爱好终归是爱好,它并不能成为你赖以生存的职业。同乔丹一样,进入职业篮球,一直是我的梦想。但在现实中,它就像当时我奋力跳起想触及的篮圈一样遥不可及。不过,是梦也好,有你陪伴,梦中的才是最珍贵的!